星云法师:谈情说爱(2)

为什么我们现代社会的情爱是一场丑剧呢?大家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报导,情爱的结果不是毁容就是伤害、毒杀,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丑陋事端。我看到这许多丑陋的事情发生了,总不禁慨叹:唉!众生实在不

为什么我们现代社会的情爱是一场丑剧呢?大家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报导,情爱的结果不是毁容就是伤害、毒杀,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丑陋事端。我看到这许多丑陋的事情发生了,总不禁慨叹:唉!众生实在不懂得情爱。

所谓情爱,我们姑且不必讲到牺牲、奉献,但至少在情爱里面彼此不能伤害到对方。《战国策》里,乐毅说了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一个君子,如果与人绝交了,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贞之臣离开了国家,亦不解释自己的高洁之名。同样地,有情人能成眷属,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也要像君子一样,好聚好散,不必翻脸成仇。一旦情感破裂了,彼此和和气气地离开,怎么忍心把自己过去曾经一度那么热爱过的人,憎恨地丑化他、伤害他,甚至摧残他,这又是何苦呢?

有人说,青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中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在身上、在手上;老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放在心上,刻骨铭心。由此可知,对爱的体会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日趋成熟的。一般说来,凡夫的情爱是从红颜到白发,从花开到花谢,比较贪恋于男女之欢。如果情爱能够随着我们人格的递增而日益提升,随着道德的长进而日臻纯净,那么凡夫的情爱也会愈来愈升华,从爱自己,乃至自己的父母眷属,进而爱世界人类。

二.人间圣贤的情爱

人间的圣贤,他们有没有感情?有没有情爱?他们的情爱跟人间凡夫的情爱是不是一样呢?我举几个例子,来跟各位讲人间圣贤的情爱:

(一)为国忘己

大禹是我们古代的贤者,当时天下的老百姓正受着洪水的灾害,他奉命治水,解除天下苍生的痛苦。十三年在外督导,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而不进去探望亲人,那是因为他时时想到老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忘掉了自己的私情私爱。这种为国为民而忘记自己的精神,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了一个典范。

在战国时候,屈原是楚怀王身边的重臣,因为怀王听信小人挑拨离间的话,便渐渐疏远了屈原,甚至将他放逐。可是屈原仍旧热爱他的国家,忠心耿耿地希望祖国能够走上强盛之路,因此,虽然不见信于君王,却不改其忧国忧世的忠贞,他最后甚至投汨罗江而死。我们从他留下来的许多感人肺腑的爱国辞章中,可以感受到屈原那一股不可屈侮的爱国情操,他宁愿以身殉国,也不求自己苟活。这种情爱,就是一种牺牲忘己的情爱。

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放翁,身经南、北宋的变乱,在他临死的时候,对他的子孙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种对国家的情爱,也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二)为众无己

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将军,是迦毗罗卫国的守城大将。当城被敌军攻破时,他向敌军说:“不要杀害我的百姓,现在只要请你们等一下;等我沉到水底再浮起来时,你们才开始杀我的人民罢!”敌军的统领──凶恶的琉璃王说:“反正你们难逃一死,好吧!就答应你最后的一个愿望。”摩诃男就沉到水里面去了,时间过去很久都没有浮上来,琉璃王很纳闷,于是派部下潜到水里去看个究竟。原来摩诃男把头发绑在水底的树上,永远也不会上来了。他为什么把自己沉溺在水中呢?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让城里的民众可以逃亡。像这种为老百姓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的爱,心也是一种高超的情爱。

人间的圣贤,有的为了爱国家爱众生而献出了他们的生命;有的为了追求真理而奋不顾身,下面我们来谈谈为法忘却自己安危的圣贤情爱。

(三)为法献己

在佛教里,有‘佛教的孔子’之称的唐三藏玄奘大师。他为了到印度去求学佛法,需经过八百里的沙漠。行经途中,马所运载的水忽然都倾倒流失了。在沙漠中,如果没有水必然是死路一条,然而他忍受种种饥渴的煎熬,发出坚宏的誓愿:‘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往东土一步生。’这种对真理追求的热忱,也是一种可贵的情爱。

我们看看日本人穿的和服,和中国的服装很相似;房舍的建筑方式,也和中国房子相仿佛;甚至吃饭用的碗筷也都是中国式的;日本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旁支别脉。当初是谁将中国文化传扬播种于日本的呢?那就是唐朝的鉴真大师:鉴真大师是我故乡扬州的先贤前辈,当他发愿到日本弘扬佛法时,前后共经过了七次的努力,费了十二年的时间。有一次失败,被官府捉拿回来;又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强盗土匪,被洗劫一空;以后又遇到台风巨浪,半途折回;甚至,被自己的徒众出卖了,如此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第七次到了日本。那时,他已六十多岁,双目也瞎了。但是,他仍然不改初衷说下如此感人的话:“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了完成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大事,他不惜自己区区的生命。像这种探求真理的热忱、弘扬佛法的悲愿,也是从情爱之中升华起来的。

(四)为孝尽己

佛教中的大孝子目犍连尊者为了营救在地狱中受苦的母亲,出生入死,竭尽心力,因此而使佛陀启说了盂兰盆经救倒悬报亲恩的法门,不仅自己的生身父母得度,众生父母也因此得以救拔,这种孝行是一种情爱的伟大转化。

北齐时代的道济禅师,一头挑着万卷的经书,一头挑着年老失明的母亲,到处弘扬佛法。有人要帮忙他照顾老母亲,他就婉转地拒绝说:

“这是生养我的母亲,不是你们的母亲,应该由我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唐朝的陈尊宿,道风高迈,得法于黄檗希运禅师,事亲至孝,自己编织蒲鞋来孝养母亲,因此人人尊称他为陈蒲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