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德来说,居愈上方的天,其身体愈高大,寿命越长,所享有的喜乐也愈殊胜。例如最低的四天王天有五百岁,约为人间的九百万岁;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则有八万大劫,约为世界从生到灭共八万次。四天王天身长半由旬(约十里),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则身高三十二万里,而月球距离地球才二十二万多里。只有欲界天才有衣服,愈上层的天衣质料愈轻,色界天则是随著天人的体形而有光明胜妙的外形。 在食物上,欲界天思食得食,并以衣被细滑、澡浴等舒适感受为食;色界天以上都修有禅定,因此色界以禅悦法喜为食;无色界则以微细的意识为食。 天界有四事胜于其它众生,即身胜、寿胜、定胜与乐胜。虽然如此,天人寿尽时会有「五衰相现」,而后依据过去世所造作的业力,牵引下堕受苦,并且继续轮回。此五衰为:头上所戴的花枯萎;衣裳出现垢腻;身体开始臭秽;腋下出汗;原本有舒适的宫殿、座椅,此时却不乐本座。 除此以外,世界快要毁灭时,天界也会受到波及,即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即使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经过八万大劫后,仍然难逃成住坏空的命运。因此,天界虽然殊胜,但是也不是究竟安乐的地方。 参·四圣 3. 三果,音译阿那含,意为不还,死后直接升往色界或无色界而入涅槃。因为三果已经断尽欲界后三品思惑,因此不须再来人间受生。 4. 四果,音译阿罗汉,意为无学、无生、杀贼、应供。阿罗汉已经杀尽了一切烦恼贼,无须再来三界受生,堪受人天的供养,而且已证得小乘最究竟果位,因此又称为无学位。 修证声闻果的法门很多,初步为: 二、缘觉界 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音译为辟支佛,又名独觉。缘觉是值佛出世时,听闻十二因缘教法(内因缘)而开悟,乐于独居,故称缘觉。独觉则生于无佛出世的时代,观察外界现象的生灭变异(外因缘)而无师自悟,故名独觉。名称虽然不同,不过都是由于观“缘”起法而“觉”悟,因此能破除少分习气,不像阿罗汉习气全存,所以胜于声闻。依据佛经记载,独觉有两种: 1.部行独觉:指聚合部众而独悟证果的缘觉人。据《俱舍论》卷十二载,修声闻乘已证得三果的人,将证得四果时,暂离佛之教法,聚集若干的同修人,而自修自悟者。 2.麟角喻独觉:指独居修行一百大劫,积足善根功德的觉者。以独居悟道,犹如麟之仅具一角,故称麟角喻独觉。 与声闻相比,缘觉不依善知识而修,因此属于利根。声闻与缘觉合称为二乘,又被称为小乘,因为二者只知利己而无利他之心。佛陀直至法华会上,才开显“会三归一”,指出声闻乘、缘觉乘及菩萨乘,同样回向一佛乘,皆须向佛道精进努力。 三、菩萨界 菩萨,为梵语菩提萨埵 (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指“正觉的智慧”,萨埵指“有情”,故合译为“觉有情”。也就是发起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圣者。 菩萨的性格特征在于慈悲,所以不畏惧众生的难度与佛道的长远。声闻果的求证,利根需要三世,钝根需要六十劫;缘觉果则利根需要四世,钝根需要一百劫。而菩萨必须三大“阿僧祇劫”(意为无量劫),历经五十二阶位才能成就佛果,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中的初地为第一阿僧祇劫;第二地至第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第八地至第十地、等觉及妙觉为第三阿僧祇劫。此外尚须一百小劫修相好圆满,才能证得佛果。 除了慈悲以外,菩萨的思想特色在于般若的智慧,也就是泯除对于世间种种对立现象(主体与客体,物与我等)的执著,而达到无分别智。因此菩萨认为宇宙与我一如,众生与我同体,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此,佛经上说般若波罗蜜是三世诸佛之母。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