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自觉与行佛

星云法师,行佛

各位贵宾、各位会员,大家好!

今天是国际佛光会创会以来第十次召开世界会员代表大会,也是第三次回到台湾佛光山举行,感谢大家从世界各地不远千里而来参加。

今年是我出家六十六年、弘法迈入第五十六个年头;去年出版《云水三千》时曾有人问我:什么叫云水三千?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经常在五大洲来回奔忙?我回答:天上的白云飘来又飘去,地下的河水流去又流回来;出家人行脚就是云水。云水到哪里去呢?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云水就是「行佛」。

这数十年来,看到佛教在台湾乃至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不但信仰佛教的人口逐年增加,尤其佛教所办的各种弘法活动,也都普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参于,这真是值得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感于这么多年来,一般佛教徒的信仰始终停顿在「信佛」、「拜佛」、「求佛」的阶段,不免想到过去佛教之所以衰微、没有力量,就是因为佛教徒没有在生活中落实佛法。例如,佛教要我们慈悲,多少佛教徒有真正的慈悲?佛教要我们喜舍,多少佛教徒具有喜舍的性格?佛教要我们有般若,多少佛教徒是真正的明理、有智能?身为佛教徒而没有佛法,佛教怎么不衰微呢?

为了提升佛教徒的信仰层次,最近我提倡「行佛」运动,并且订定今年为佛光会的「行佛年」,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确实实践佛法。例如佛要我们慈悲,则不可轻易伤害生命;佛要我们忍辱,则不可瞋心怒骂;佛要我们广结善缘,则不可以自私自利……。唯有大家真正落实「信仰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在二六时中,不管行住坐卧都能自动自发、自觉自悟的「行佛所行」,如此自己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佛教也才能根植人间。所以今年的大会我以「自觉与行佛」为主题,提出四点意见,希望做为大家未来努力的目标。

第一、用自觉心升华自我

人,从小就有父母来教育我们;及长入学,必须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走出家庭、学校,则有社会教育。在很多的教育当中,以「自觉」的教育最为重要。

「自觉」就是一种自我教育,佛经讲:「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自我教育;「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也都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自觉心」是修学佛法的一个重点,当初佛陀所说的教法,无非是为了让众生悟入「觉」的境界,导引有情悟入佛的知见,而与佛平等;就是佛陀自己本身也是因「自觉」而成道。佛陀因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自觉),而又本著无尽的慈心悲愿,以真理来教化众生(觉他),所以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觉者。佛陀以他自己名号的意义,就是要我们效法他,学佛要靠自己觉悟;一个人能够「自觉」,继而「觉他」,才能成就「觉行圆满」的功德。

自觉的教育,考之于西方社会,他们从小就训练学生要懂得自己思考、懂得发掘问题、懂得解决问题。老师平时只是启发、引导学生找资料、写报告,甚至课堂上也由学生自己讲说,而不是由老师讲给学生听,让老师来帮学生读书。反之,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一直为人所垢病的,就是受囿于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都是由老师单方面的上对下传授,这是一种框框,让学生失去自我教育的本能。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学习、自我充实、自我反省,而不是只想依赖别人;平时自问、自觉、自发、自悟,透过自我的观照而能找到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成功。

佛教的自我教育,诸如忏悔、认错、反省、禅思、自我观照等。佛教的教育有时用闻思修来受教,有时用参访来受教,有时用冥思来受教,有时用悟性来受教。甚至,有时候一个人自己学不来、读不来,如果你发心教人,所谓教学相长,反而能教得会,这就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凡事要反求诸己。禅宗有一则公案,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不堪跋山涉水之疲困,几次三番闹著要回去。道谦安慰他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道谦非常自然地说:「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意思是说,你要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一起上路。

人要靠自己自知、自觉、自悟,才能成功,别人的帮助终究有限。因为别人吃饭,我不能当饱;别人走路,我不能到达目标;自己有病了,别人更不能替我痛苦;身体疲倦了,别人也不能替我休息。开悟证果,修行成道,尤其要靠自己来,如赵州禅师说:「像小便这么简单的事,还得我自己去做,何况成佛的大事,别人岂能代替得了?」所以凡事自我要求,一切从自我出发,才有成功的一天。

「自觉」的重要,在《宗镜录》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群盲眼开,分明照境,验象真体,终不摸其尾牙。」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于金刚座上菩提树下悟道时,对人间发出的第一句宣言就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佛性!」每一个人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但由于凡夫一念不觉,因此长沦生死。学佛,就是要开发自性,要觉悟自性。

「觉」有发现、察觉的功能,和发明不一样。发明是透过创新,研究出一种新的东西;而发现则是就本有的东西加以察觉。如举世熟悉的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地心引力」,这就是一种「察觉」的功能,因为即使牛顿不发现,地心引力依然存在。甚至当初佛陀证悟成道,他也只是发觉了「缘起」的真理,而非创新,所以《杂阿含经》说:「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但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地心引力?因为牛顿比一般人更有敏锐的观察力,以佛法来说,就是他的「觉性」比一般人高出许多。觉性的高低对一个人智能的开发影响很深。佛法非常重视对有情众生之觉性的开发,有了觉性才能开发智能,才能看出和体验出解脱之道。

在佛教的「十法界」中,「四圣」之一的「缘觉」,他是「无师自悟」而「不由他觉」;缘觉因为出于没有佛陀出世,或者没有佛法的时代,他是观十二因缘而觉悟真谛之理,因此称为缘觉。乃至佛陀的弟子大迦叶,他曾经自豪的说:「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一样也能成为独觉的圣者。」

因为大迦叶尊者的觉性高,所以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与会百万人天大众皆面面相觑,无法会意,唯有迦叶尊者当下灵犀相应,破颜而笑,于是佛陀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也因此在「拈花微笑」、师徒心意相契的刹那之间流传下来,这就是「自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