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实相。这四种方法中,只有持名,含摄包括的根基最为普遍,做起来最容易,不会导致招感魔事的发生。如果要进行观想,必须熟读《观无量寿经》。深深地知道,这个心可以成为佛,这个心就是佛,以及心清净佛就会现前,境界不是外来的,只是唯心所变现的,对于观想中所现的境界,不能生贪爱执著的心。既然不贪爱执著,就会境界更加深妙,心更加纯精无杂。能这样,那么观想的好处,实在是不小。如果观想的境界不熟悉,道理方法不清楚,以燥动浮妄的心,急着想要境界现前。这样完全都是虚妄误会的,与佛与纯精的心,都不是相通应合的,这样就会暗含魔鬼祸胎。 因为妄想见到境界,心就会更加燥动浮妄,必然会惹起多生以来的冤家,变现出假的境界来迷惑人。既然因的境地不真切,怎么能知道那是魔业所变现的!于是生起大欢喜,情不自禁。魔就会附体,而导致丧心病狂。即使是活佛现身,亲自救度,也没什么办法了。必须自己测度、衡量自己的根性。不能只妄想高妙的殊胜境界,以致于求收益反而招来损害呀!善导和尚说,末法之中的众生,神识飞扬纷乱,心粗浅,而观想中的境界微妙,所以观想难以成就。因此大圣慈悲怜悯我们末法众生,特别劝导我们专一修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因为称名容易,只要保持连续就可以往生。惟恐有人不善于用心,以至于入了魔境。自己一定要用心体会其中的道理啊!再说,至诚恳切也是消除躁妄魔境的一个妙法。应该竭尽心力地去做,能这样就最好了。 印光大师原文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文钞》之(增广·卷一·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