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四个范畴

正念的四个范畴—一海涛辑 1.正念就是一直正念于某件事物;正念必须有个对象。 2.正念的四种对象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心,以及我们心的对象,这四个范畴叫做四念

正念的四个范畴—一海涛

1.正念就是一直正念于某件事物;正念必须有个对象。

2.正念的四种对象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心,以及我们心的对象,这四个范畴叫做四念住。

3.当正念的能量认知身体时,能帮我们回到身体并关照身体,让身体放松。佛教称之为「止息身行」,对于释放身体及精神系统的紧张压力非常有效。

4.依照佛教心理学的说法,我们有五十一种心理现象,包括正面心态,如爱及一视同仁;反面心态,如愤怒及绝望;以及潜藏的心态,如多思及懊悔。

5.无论是什么样的心理行为,正念让我们了解它们为何生起、从何处生起,以及对我们身心的影响。

6.藉由专注及洞见,我们能够注意并享受愉悦情绪,同时转化负面及不悦的情绪。

7.如果是中性感受,藉由正念能将它转变为愉悦感受。例如,牙痛时,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会想如果牙痛消失了,就会舒服愉快。但通常当牙不痛时,我们只是有中性感受,并不会因为牙不痛而觉得快乐。

9.所以,当我们觉知没有牙痛时,正念将能帮助我们改变中性感受为幸福感。

10.当正念、专注及洞见的能量强大时,我们能深入洞察实相,并且能体验到绝大的自由,不再执着于忧虑、贪爱、瞋恨及绝望的感觉。

11.佛陀及圣者们获得了这种洞见,并且得到最大的自由,即称为解脱。

12.正念于身的练习,帮助我们避免吸收毒素,它帮助我们自在地行走、站立、工作及应对进退,并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

13.正念于感受的练习,帮助我们认知当下的感觉,无论是愉悦的、不愉悦的或是中性的感觉。

正念的四个范畴—二海涛辑

1.藉由正念,我们能避开那些陷自己于紧张焦虑及忧郁的事物、影像、声音及想法,如此,便能阻止沮丧受到这些毒素灌溉而蔓延。

2.我们可以坐着或躺着练习,这种练习能带动身体自然地康复。如果我们以医学处方治疗身体,配合这种放松身体的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快速康复。

3.如果用正念的能量认知沮丧的症状,我们便有机会更深入地查看沮丧的本质及根源,以便知道造成它的近因与远因。

4.「认知」的意思是我们能够深入到那些心理行为的根源,清楚知道它们的本质并转化它们。

5.用正念观照沮丧,并引导心去接触那些能够照护和疗愈的清新现象,我们就能去除沮丧。

6.当我们练习禅修时,我们也得到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虽然我们的自由还称不上伟大,我们仍可以摆脱许多错误的想蕴分别及偏见,不再像以前那么样地受苦。事实上,我们在生活的当下有了很大的安详喜乐。

7.禅修的练习尤其能帮助我们处理佛教所说的内在心结及我执(自成情结),这些束缚让我们无法活在当下。

8.内在心结就是纠结在深层意识里的一些错觉、压抑、恐惧及焦虑,会束缚我们,并指使我们去做、说或想一些事实上我们并不真的想做、说或想的事。

9.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缺乏正见,并播下助长了内在心结的种子。

10.有十个主要的内在心结:贪爱、瞋恨、无明、自大、猜疑、执着身体为我、极端及偏见、执取仪式典礼、贪求不朽、及贪求一切恒常。

11.我们的健康和快乐取决于我们转化这十个束缚的能力。当内在心行呈现时,正念的能量能够认知它们,并深入观察而让我们看见这些纠结的根源。

正念的四个范畴—三海涛辑

1.正念与平和的心境是禅修的目的。通过禅修,我们发现正念与专注两者合在一起,即指心处于一种不动和专注的状态。此时心中没有冲突,没有散乱,时刻觉照并安住于正道。

2.禅修帮助我们看到一切事物之间的关连和相依性。没有任何现象、任何人能够无因自生并独自存续,此依于彼,每一件事都是依于另一件而生起、而存续。

3.无我的意思是没有一个独立恒存的个体,一切事物都在持续不断地变化着。一切事物的本质就是无我,没有个别独立的自我。

4.比如父子并非完全分别独立的实体,父亲存在于儿子,儿子也存在于父亲;儿子是父亲向未来的延续,父亲是儿子向根源的延续;儿子的快乐连结着父亲的快乐,如果父亲不快乐,儿子的快乐也不圆满。

5.在正念禅修里,低自尊、高自尊,以及要将自己等同于别人的想法都算是病;或者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情结。

6.这三种情结都源于有个独立自我的想法,都是基于傲慢而生:优越的傲慢、低下的傲慢、等同的傲慢。

7.从愤怒、忌妒、瞋恨、羞辱所生起的苦,只有在我们洞见无我时才能被完全转化。基于此,我们因而练习禅修疗愈。

8.如果我们了解心的活动,则禅修练习就变得容易了。当我的血液循环不良时,身体就会出现病症。同样的,当心行被压抑而不能循环时,身心疾病的症状就开始出现。

9.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停止压抑,让这些欲望、恐惧、屈辱等心行有机会生起,被认知并转化,这可藉由禅修发展正念的能量而做到。

10.每天练习禅修来产生正念,能帮助我们认知、拥抱并转化这些受苦的感觉。

11.正念是至上的一种能力,单纯地认知某个对象的存在而不采取立场,不作评价,并且不贪爱也不厌恶那个对象。

正念的四个范畴—四海涛辑

1.真正的正念,没有「此」与「彼」的分隔,这样的境界离禅修初阶段还有一大段距离,但我们绝对可以期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到那时,我们会说「我『就是』呼吸」,心与呼吸之间的区别感开始消失。

2.透过将心安住在呼吸上,我们保持在当下、正知与正念之中,「安住」意谓着专注于呼吸的感觉上,呼吸的舒缓流动,不仅使心稳定、放松,而且能降低心的散乱。

3.因为散乱的心不断地诱使人远离内在的稳定、清明与力量。所以,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心上,并专注于呼吸。我们凝聚专注力以培养健全的自我感——完整、平衡、自信与圆融。

4.虽然开始禅修时,心会四处飘荡,一旦安定下来,它的本然状态就会显露出来。心这时更有能量安住于当下(正念),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正知),连续的稳定性就是累积禅修力量的基础。

5.心总是在自身之外或之内——在「外」是指心不断散逸,在「内」则是说心的自我迷惑。然而,藉由培养正念与正知,心就会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回到它自己身上。

6.藉由正念与正知的力量,让我们精确地侦察自己的心,让它远离幻想、喋喋不休,以及念头的叨叨絮语,让心在此时、此地完全专注于呼吸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