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下)(释明灯集述)(2)

9、《观经》心要 心要之一: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符合《无量寿经》所宣阿弥陀佛

9、《观经》心要

心要之一: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符合《无量寿经》所宣阿弥陀佛在因地的誓言:「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我当哀愍,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心要之二: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此义在善导大师著作《往生礼赞》的前序也讲到:「深心」即是「真实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是故龙树菩萨言:「以信方便,易行疾至。」若信而无行,即非真信;若能专行,则信自在其中。

一念无疑的二种深信是往生的正因,不论定善,不论散善,不论逆恶,十方所有一切众生,往生在此信心,信「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亦得往生」。若发起此信之当时即已临终,来不及口称念佛,乃至一念无有疑心,则当下往生极乐;若寿命延长之间,则尽形寿称名念佛。这全是仰仗法藏比丘发出四十八大愿后,经历了无央数劫积功累德的修行,不仅成就了极乐世界,同时也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名具万德。故使信愿念佛就能“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大师于此《疏》显明《观经》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一切众生,专称弥陀名号,往生极乐净土。所谓:

开示长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乐果。(玄义分、序题门)

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玄义分、和会门)

这也是十方三世诸佛出世的本怀,正所谓: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玄义分、和会门)

10、判定净土法门的「正行」与「杂行」

大师在此说明「行」有二种,一是「正行」,二是「杂行」。此就往生净土之行而言,以向于西方净土的弥陀之行业谓之「正行」;与此相对的,以此土入圣的圣道万行回转趣向于往生净土谓之「杂行」。

「正行」有五种,所谓「五正行」,即是「读、观、礼、称、赞」,如次:

读诵正行:一心读诵净土三经。

观想正行:一心观察思惟净土依正庄严。

礼拜正行:一心礼拜阿弥陀佛。

称名正行:一心称念弥陀名号。

赞供正行:一心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判定净土法门的「正定业」与「助业」:

此五正行又分为「正定业」与「助业」二种,也就是前三后一是助业,第四之称名是正定业,大师如是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大师又说:自余诸善,悉名杂行。也就是五正行之外的所有修行都名之为「杂行」。杂行是与正行相对而言的,因此约之可说有「五种杂行」,推广之则有无量杂行;无量杂行也叫作「诸善万行」。

读诵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读诵净土三经以外的经典。

观想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观想极乐净土以外的依正庄严。

礼拜杂行:为往生极乐而礼拜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

称名杂行:为往生极乐而称念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名号及咒语。

赞供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赞叹供养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

大师说: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

若修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此「往生行相」既有「正杂二行」,便有「二行得失」,其得失有五种,如左:

「正行五得」:与弥陀亲、近、无间、不用回向、纯。

「杂行五失」:与弥陀疏、远、有间、必用回向、杂。

大师于《往生礼赞》言: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又于《般舟赞》言:

相好弥多八万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

修杂行者难于往生的道理,大师于《法事赞》卷下言: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念弥陀专复专」即是「正定业」,亦即大师所说的: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莫要执着自力,要随顺佛愿,乘托佛力。

详研《观经》内容,并考量其说时因缘,便知《观经》有「从假入真」之「施、开、废」三义,所谓施、开、废即是:

为实施权(为莲故花)——定散二善

开权显实(花开莲现)——定散中说念佛

废权立实(花落莲成)——流通分废定散,立念佛

「定散」中说念佛之文:

定善中「第九观」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定善中「第十二观」言:「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散善中「下品上生」言:「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又言:「化佛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散善中「下品中生」言:「善知识广赞彼佛光明神力,闻已即生。」

散善中「下品下生」言:「应称南无阿弥陀佛。」

〈流通分〉废定散立念佛之文:

〈流通分〉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又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流通分〉之文,释尊不言「观无量寿佛身」之十三种「定观」,而言「持无量寿佛名」,付瞩「称名念佛」,以此明知释尊之意,目的不在定散二善,而是以定散二善引导圣道门之行人归入净土门,故最后独举《大经》第十八愿所言「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亦即「持无量寿佛名」),是故善导大师解释此文,并作《观经》及一代教法之总结论而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亦可知凡《观经》中所说「观想」之利益,亦皆在称名念佛之中,是故善导大师解释「第九观」所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猩闳〔簧帷怪妫词恰赋泼罘稹怪妫嗉匆浴改罘稹辜词恰赋泼罘稹梗怀松厦嫠浴敢幌蜃ǔ泼滞臃鹈怪猓湮纳卸啵纭豆劬琛肥汀傅诰耪嫔砉邸怪腹饷鞅檎帐绞澜缒罘鹦生,摄取不舍」的经文而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