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佛门该从六道轮回的意义认识佛教所说因果报应的道理(4)

乙、四类阿修罗众造业的原因 (甲)第一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一类阿修罗众生,居住在海底(宇宙大海中属于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约宽广二万一千由旬的范围)。这类的阿修罗众,是四种修罗众生中福报最大的。在其生前,

乙、四类阿修罗众造业的原因

(甲)第一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一类阿修罗众生,居住在海底(宇宙大海中属于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约宽广二万一千由旬的范围)。这类的阿修罗众,是四种修罗众生中福报最大的。在其生前,具有聪明利智,通晓世间各种技术,喜行种种布施,修积世间广大福德,或有发愿以此广大修因来世获得欲界最大身相,无人能比。虽有善愿善福,但常喜爱斗战之事,对因果报应,半信半疑,不正思惟,不信正业。因其修积广大福德,又深具聪明智慧,命终之后,化生畜生道中的阿修罗众生,福报最大的为阿修罗王,居住光明城中,无论眷属、住处、享乐、婇女......都极尽其欢娱之报。又因福德力用所感,能于欲界中化身大小,随意变化。又因其福德似天,与欲界忉利天王同依须弥山而住;阿修罗众住在须弥山底,忉利天众居住在须弥山顶。因阿修罗王性好战斗,经常率领修罗众生与天主帝释为首的天众交战,但经常为天众所败。

(乙)第二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二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经常广行布施,供养外道邪行之人,或供养破戒杂行之人,内心不净,心无正思......。死后堕入第二类修罗众中的其中一种阿修罗众生。岁命五千岁,少出多减,也有中间夭折者。或者有的人在世时生性好劫盗,以偷窃之物,布施离欲外道,令其饮食充足......。死后亦堕第二类修罗众中的另外一种阿修罗众,寿命六千岁。

(丙)第三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三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瞋斗心深重,喜欢观看世间相扑、射戏、樗蒲、围棋......种种博戏之乐。虽然有修布施之福,但是布施时,心术不正,瞋斗心又重。又有一种人,以食物布施破戒病人,在布施时,又无净思之心......。由此业缘,大体上,皆堕畜生道中的第三类修罗世界中,寿命七千岁。

(丁)第四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四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邪见覆心,不识业果,离佛法僧三宝。或见第一精进持戒之人,向其化缘,彼见其辛苦乞索,以同情心布施饭食供养。但在施食后,却诃骂乞食的修行人说:我实在不认为施食与你,有何福德?你不应该走这条向人乞索的下贱出家之路......。虽施食与正道的持戒修行者,但因心具不净施因缘,死后投生畜生道中的第四类修罗众中,又因受到持戒、修行者的咒愿及修行力量所感,胜过此类中其他阿修罗众的福报,一切乐具,皆悉具足。这完全是他依仗布施的对象—福田僧修持所感报,不是从他自心的净施之心而感报。

丙、阿修罗世界时间与人间时间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知,四类修罗世界中的每一类修罗众,皆因修福方法、对象、心术......的种种不同,而形成无量差异的修罗众生,每一类修罗众,其受生、寿命、时间、果报、生存空间......,都不相同。因此而使每一类阿修罗世界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不定。例如寿命五千岁的修罗众生,其所居住的修罗世界一日一夜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是五百年。而寿命六千岁的修罗众,其所居住的修罗世界一日一夜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就变成六百年。也就是说,修罗众的寿命越长,其属于那一类修罗道的一日一夜时间,换算成人间时间就愈长。同理可知,其他如地狱道、鬼神道的换算人间时间亦然。

4、总结三恶道的业因

(1)三恶道众生皆因心力感报

综合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印证了经典上所说的话,就是「由心造诸罪,由心感其果,心如彩绘者,画三恶道众生。」

我们看地狱道众生,经常遭受猛烈大火所烧之苦。饿鬼世界的众生,亦经常忍受饥火所烧之苦。畜生世界,更是经年累月不断忍受互斗食啖,弱肉强食,甚至人类捕捉杀食之苦。修罗世界,虽然享福较多,随意变化,但亦常有斗战之憾。究其原因,无不是众生身心交杂的黑暗恶业所感报。修罗众生纵然稍有福德之乐,大多是由供养外道而得。

(2)供养外道为什么会堕恶道?

为什么供养外道(邪行外道)绝大多数会遭受堕落恶道之报呢?这不是佛陀不让人供养外道,而故意中伤外道。据理而论,这牵涉到外道修行者的「心力」走向问题,还有我们供养者心态的趋向问题,此亦即说明了「物以类聚」,「界与界聚」的道理。

我们应当明白:每一个众生的一个思想、一个观点、一个行为、一个动念、一举足、一动目......,都有其邪、正、阴、明、净、暗、善、恶、隐、显、深、浅......等极其微细的业影差异;再则与接触的人、畜生、环境、事物、居处......的种种境域及所亲近、认识之人的思想、观点、行为、心境......各各不同,自然因双方相互结缘、相互影响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业网感报现象。

佛教的修行思想、观念、次第、内容......,都与外教不同,甚至佛教本身的弘法者、修行者、信教者......的思想、观念、心态、见解都各有所思,各有所见,形成相当大的差距,供养佛教本身的修行者、弘法者,因受供养者本身的修行程度不同,与供养者本身的思想、心态......各各不同,都形成千差万别的因果报应,何况是供养外道,亲近外道,自然与外道互结亲因缘,互相因「引力」、「业力」、「共种」、「共业」的牵引、交杂、缠结、影响......而形成双方相应的「业网」。若是供养者本身,又无因果观念,心术不正,贪心深重,瞋恨好斗,虽有布施之行,但是却无布施清净之德,死后必然与其受供养者的心境、业力及修行方向,及与今生众生缠结较深之缘者的业力心向相应,共同交织成极其微细、复杂......,不可预知的果报业网,堕落三恶道中。又依个人所造恶行与善行的深浅度,而依次堕入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或者修罗道,接受报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