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客,何日含孤舟?记否江南红蓼岸,芒鞋锡杖瞅清流,含笑狎闲鸥。 每读宋代文莹的这首词,一位云水禅僧洒脱的形像便跃然纸上,每当看到《坛经》“一宿觉’片段,两位伟大先哲便活灵活现地为我们表演着一曲千古绝唱。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品味到什么是禅,什么是石火电光的禅机,什么是心灵无限自由的禅者风采。 六祖慧能与玄觉法师的会面,可谓是单刀直入,箭锋相拄,长矛对快枪,针尖对麦芒。石块相击,才能进出炽烈的火花,雷电交加,方可撞出照彻天空的闪光。禅,毋需长篇大论,而是直探心源,禅者,没有必要虚与逶迤,而要直截了当。面对禅宗第六代祖师,玄觉法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禅者的风度:简洁,直接,不盲从权威,不受条条框框约束。 可谓,心自由者人自由,性通达后皆通达。 山上的寺院里有三个小沙弥,第—个刚刚剃度,尚未入门,第二位出家三年,已经开始学禅:第三个童贞人道,云水参禅有所证悟。 那一天,住持禅师分别给了三个小沙弥十个钱,让他们下山去打一瓶油回来。三个沙弥出发之后,禅师召来自己的侍者,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 山路崎岖,沟坎纵横,野草掩映。侍者将山路两旁的长草连结起来,形成了一道道隐秘的“绊马索”。第一个打油归来的小沙弥,欢乐得像一只活泼的小鹿,在山路上蹦蹦跳跳,撒着欢儿奔跑着…… 小鹿变成了飞鱼——奔跑的小沙弥被脚下的草结绊得飞了起来,手中的油瓶自然也打翻了,有一半的油洒了出来。地上的油仿佛变成了他眼中的泪,他一路哭着回到寺院,告诉住持禅师:“我打翻了油瓶,洒掉了一半的油。” 他变得非常沮丧,垂头丧气,心,一直被洒落了半瓶油的悲哀压抑着。 第二位小沙弥在山路走得也很轻快,但他知道,走路与参禅一样,要看脚下——注重当下的心念。因此,他发现了小路上有草结,没有被绊倒。此后,他更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脚下的山路上。他虽然没有被脚下的“绊马索”绊倒,然而,在过一道沟坎时,隐藏在路边的侍者突然大喝一声,跳出来。他冷不丁被吓得腿一软,在沟坎里摔了一跤。手中的油瓶翻了,照样流出了一半的油。他赶紧捡起油瓶,高高兴兴回到寺里,对住持禅师说:“师父,你看,我救回了半瓶油!当油瓶倾倒之时,油很可能全部流光。幸亏我手疾眼快,及时将它捡了起来,保住了半瓶油。” 他很快乐,很为自己能挽救半瓶油而高兴。 第三个小沙弥不但没有被绊倒,而且,侍者突如其来的恶作剧惊吓,也未能使他惊惶失措。但是,在经过一座独木桥时,侍者却预先在桥板的另一端作了手脚,所以,当他踏上桥之后,连同桥板一起跌落了下去。幸好,这是一条不深的干沟,只是将油洒落了一半。他捡起油瓶,与第二位小沙弥一样,高高兴兴对住持禅师说:“师父,我救回了半瓶油。” 不同的是,他不但乐观,而且实际,所以他又说:“然而,毕竟有半瓶油白白流失了,没有完成师父交给的打一瓶油的任务。我在回来的路上,观察到树林里有很多蘑菇。我现在就去采,然后到山下换半瓶油回来,将这个瓶子填满。” 江天月,如镜亦如钩。 如镜未现古人面, 如钩不挂今人愁, 水月自东流。 去圣日遥,惆怅的我们已经无法亲眼目睹古代禅师们的风姿。好在,他们有大量语录、公案流传下来,我们可以从中去揣摸、探究他们那无限自由的心灵,感悟他们水灵灵、活泼泼的心态。(信息来源:摘自《禅》)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