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办道,全在“心念”的磨炼;唯有从心念处着手,方能调理“自我”的“言语与行为”;转造作成“业”而变化成“道”,即便是所谓的修“行”和办“道”! 如何修行?怎知是办道? 修行的方法很多,重点在注意自我的起心动念,并加以维护之! 在这里提出两种类型,即能肯定是否在办道。谓颇具聪慧的行者往往耽着“理想”,寄托“希望”。举凡行修之时,开始极其精进,却缺少恒心与耐性;讲求付出即可以回收,那怕是些许的体验,亦在乎可能成就。 这样的行者不如暂且搁置聪慧;在修行的道路上,不妨行持一些较为“笨拙”的方法。例如选一部自己喜爱的经典,一字一跪拜,从始而至终;但欲谨记,不可粗心大意,只知礼拜的虔诚,舍了礼拜过程中的起心动念;当知“观照”于“心念”的内涵,尤其是过程中的“违逆”现象:毕竟“舍”的要旨,当以“无畏”为力用,以“饶益”为功德! 当然,行的方法不止于拜经一途;但是,任管如何行法,从事任何行门都必须把重点放在“心念”的“观照”之上;其他概无限制,可以随“意”随“缘”。 如果根机较为逊色的行者,重点可以放在追求聪慧的方法上。例如求知解,学戒定,苦习难知难解与难行;面对自我所畏惧者,坚持能知能解与能行:以无比的自信,加上本具的精进和虔诚,久而久之,亦能成为聪慧的行者。 所以道:聪慧者,不妨行修一些自认为不屑的方法。逊色者不妨追求一些自认为难能的方法。如何?试试看,您的起心动念,将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信息来源:摘自《老禅师的话》)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