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法不同于学习世间的学问。世间的学问重于知识性的积累,而学习佛法则重在智慧性的开显。所以学习佛法就是不断改造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过程,把人从庸俗的世界,引入真如的世界,因而大开妙慧,彻证觉道。 学习佛法要分许多方面,如听闻正法,阅读经论,参礼善知识,生活启示,以及如理作观等。那么,在这许多学习方法中,如何才能超越自我,获得胜进呢? 1、超越自我的听闻之法。听闻正法一定要依有正见正行的法师、居士,而不能依从学问角度讲述佛法的人而闻。在听闻正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不要听与我们修行法门无关的经论。从宗派的观点说,听了相反的观点,修证不高的人易生怀疑,退失信心,反而因闻法堕落。 (2)听闻正法时,应至诚恳切,如对明医,似闻佛语,心神归一,专注而闻。把全身心全部投入正法的语音三昧之中,抛开一切的俗情凡愚,超越自我的概念与知识。这样的听闻就如入于禅定一样,法音中的有力种子,就能在刹那间开发善根种子,于是智慧朗发,悟入妙义。 (3)听闻正法时,不可带有情见,无论是语气流畅的演讲或者是不善表达的讲述,都应恭敬而听。在听闻时,不应抓住某句表述不太好的内容;尽量把精彩之处,或符合于自己修持的内容学习过来,移为己用。听闻佛法,不可贪多,每次应有欣求心为佳。听毕应欢喜而去。如果不是这样,则听闻必然无益了。 2、超越自我的阅读之法:一切佛教经论都是契理契机的无上大法,但由于我们智慧有限,因缘不同,所以真正能适合我们学修的经论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因此要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而不可滥学经论,盲目追求多知,这样反而因精神耗损太多,心绪纷扰而失去了宁静的学修心境,使进修之道沦失。 在阅读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要从浅至深地次第阅读,自我感觉轻松有回味为佳,不能把阅读当成负担。 (2)阅读经论应选择重点与傍带性的,应处理好两者的份量关系,不可不注重重点的茫无边际的阅读。 (3)阅读时应缓缓而阅,如遇到会心处,则应停下来作进一步的思索,以使此一灵智的启开更加深透。 (4)进入正修之后,阅读时应对照自己的修持,这里有四层的不同:①是在阅读时即是修持,以直观不动故;②在阅读时对照以往的修持,检验其正确与否;③在阅读时明了未来的进修之道,使趋向无滞;④正在阅读时,由于经论的智慧力量,可随当下心境畅开,脱出原来自我的粘滞。 (5)修持到了忘知忘我之境,除暂时对照一些关键之处外,一律应摄养心地,不去阅读。 3、超越自我的参礼善知识之法:行脚参学,寻求善知识的指点,乃是学佛的一大课题:古人说:“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善知识就是对佛法有真实体验的过来人,所指示的路必正确恰当。因此我们能遇到真正的善一因缘。 善知识的参礼不在于多,以有缘的,令人亲切入门的即可依止。对于善知识应虚心领教,依法而行;应随力供养,尽量资给行法的须用;应体察善知识的真实道用,而不能见其过错。 4、超越自我的生活启示:《法华经》中说:“一切世间资生事业,皆是佛法。”六祖大师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人事等一切环境中不断地领悟佛法的真理,打开六尘之锁,显示心灵的无价妙慧。 一般人在生活中总是迷执不悟,随境而迁。因为把一切执为实有的缘故,所以生活是生活,佛法是佛法,如能了悟一切生活都是佛法,则在一切环境中就不受其惑,应用自在,从而超越了情感与妄见,使心地时时清净无染,自在无碍。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第一不要贪取;第二不可厌恶,第三不应迷于事理,受其动摇。在遇到生活的影响时,应观察其因果,体悟其虚妄,返照自心,不随之而动,这样每一个生活中事件,都一一显现出佛法的真理,使人处处逢源,契入觉道。同时也就不断地超越自我,获得修学上的进步了。 5、超越自我的如理作观:“心智的升华与心灵的观察分不开的。邪观得邪果,正观则得正果,所以我们在学修过程中,一定要依佛法的真理为依据而作各种各样的观察,如听经、阅读、人事、修持等,一一都不离正规的指导。由于正观的深入,就可以打破妄执,启开妙慧,使修学真正体入真道。 如理作观可以从文字到义理;又从义理到实际,再从实际到无得、层层深入,最终获得超越自我。 另外,如理作观有性相二途,在性一边不离真如的体悟,在相一边则是因果的事用,两者是一体的两边,应在观察中融会贯通,使性相在一心中不即不离,空有不二,双照双亡。(信息来源:摘自《邢台佛教》)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