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1966年:保卫灵隐禅寺(3)

话再说回浙大校园里的情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浙大广播电台值班室接到护卫灵隐寺的校友们打去的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即通知一位男播音员播放这条消息。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开始曲过后,浙大广播电台轮番播出“

话再说回浙大校园里的情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浙大广播电台值班室接到护卫灵隐寺的校友们打去的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即通知一位男播音员播放这条消息。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开始曲过后,浙大广播电台轮番播出“灵隐寺告急”的通告,老和山下整个浙大校园里的高音喇叭响成一片。“通告”像一把火,把近万师生的心点燃了。操场上运动的学生停止了运动,教室里和图书馆里的学生停止了学习和阅览,逗留在寝室里的学生们也都停下手头的工作……许多人聚集到高音喇叭的底下,以便听清播音的内容,大家都想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此刻,已经有不少的同学开始朝着学校大门口方向奔跑了。一瞬间,这支队伍迅速膨胀,变得越来越庞大,它像汹涌的洪流急速地朝着目的地——灵隐寺奔腾而去。这是一支散乱的、衣冠不整的队伍。队伍中穿背心裤衩的有,趿拉着鞋子或拖鞋的有,甚至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来不及穿的也有……但是,共同的目标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使这支无领导、无组织的队伍竟然步调一致、齐心团结地向着目的地进发。盛夏的杭州天气热得像蒸笼,奔跑中的同学们挥汗如雨,可是谁也顾不了那么多,只顾拼命地朝前奔跑。当队伍抄近上了灵隐路,刚好与中学生红卫兵大部队相遇。只见红卫兵大部队沿着弯曲的道路迤逦而行,一眼望不到尾。他们几乎人人都扛着砸寺庙的工具——镢头、铁锨、棍棒和绳索。

浙大学生的大队伍不断地超越中学生红卫兵的队伍,抢在先头。带领中学生红卫兵大部队的首领们急了,他们不断鼓噪着,催促红卫兵们跑步前进。霎时间,灵隐路出现了相似万人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大家争先恐后,都想最早到达目的地。

守护在天王殿台阶上的浙大同学们终于盼到“救兵”的到来。当看到支援的校友们像潮水般涌进灵隐寺的山门时,已经与红卫兵小将们对峙数小时的同学们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振臂齐声高呼革命口号,并向“救兵”热烈鼓掌,许多同学还眼含激动的泪水。只见新到的浙大学友们大汗淋漓,连气都没有喘定,就忙不迭地接替原来守卫的同学。里三层,外三层,把整个大殿包围的严严实实,此时的大殿已经成了再也攻打不破的铁桶江山。

不一会儿,中学生红卫兵的大部队也到达灵隐寺。浙大师生们没有等他们站稳脚跟,便用小分队的形式穿插到红卫兵大部队中去,把本是整体的队伍分割得七零八落。十来个大学生包围四五个中学生,主动与他们开展辩论。从天王殿前一直到春淙亭的道路上尽是东一堆,西一堆的辩论人群。这支本来要到灵隐寺破四旧的红卫兵大部队,就这样被浙大师生们“化整为零”。而且所有的红卫兵还要疲于应付辩论,其战斗力几乎被彻底瓦解,冲击灵隐寺的行动再也无法组织起来。但是形势严峻,双方的对立情绪十分激烈,冲突一触即发。

事件引起省市领导的关注

灵隐寺发生的群众严重对峙的消息传到了省、市政府,引起了领导关注。当天下午,省市政府决定派省政府副秘书长兼交际处处长赵士炘同志,杭州市副市长顾春林同志前去灵隐寺处理此事。此时的灵隐寺前边的空地和道路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保护灵隐寺和砸烂灵隐寺的两派学生群情激昂,双方唇枪舌战激烈地辩论着,间或还有骂架动粗的场面出现。

为了避免因秩序混乱发生严重的群众冲突,赵、顾两位领导决定召集浙江大学学生代表和中学生红卫兵代表在天王殿对面的冷泉亭协商解决双方争端,同时传达省市政府关于保存灵隐名胜古迹的几点意见。由于双方观点针锋相对,分歧很大,加上双方又各执己见,无法达成妥协。而省市政府关于保存灵隐寺的意见又遭到中学生红卫兵的坚决反对,协调会出现僵局。

经赵士炘同志再一次请示省委有关领导后,得到指示:由他(赵士炘)于当晚就灵隐寺留和去的问题请示国务院总理值班室,请国务院作最后定夺。浙江省委还要求,在接到国务院答复之前,对立双方都必须保持克制,停止一切过激的行动。省委的这个决定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同意,双方代表各自回去传达精神。现场乱糟糟的局面终于得到了控制,激烈而紧张的气氛暂时得到缓解。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在灵隐寺守卫了一天的浙大学生感到疲惫不堪,由于中学生红卫兵毫无撤退的意思,晚上仍要继续坚守阵地。就在大家感到为难的时刻,灵隐寺周边的村庄自发组织一批青壮年贫下中农,加上灵隐寺园林管理处的部分职工,前来支援守护灵隐寺的大学生们。这支队伍不仅身体健壮,而且武器装备“精良”——锄头、铁锨、扁担、竹篙等应有尽有。他们熟悉当地地形,对灵隐寺山前山后的所有通道入口处都派人守候,防止有人夜晚偷袭。他们对守护大殿的浙大学生们说,你们的行动是正义的,我们全力支持你们。

到了深夜,飞来峰山下的暑气一扫而光,凉飕飕的山风吹得守夜人抖抖索索。许多浙大学生还身穿背心,怎抵得住这股从山谷中吹来的冷风?园林工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们折回原地拿来帆布工作服分发给同学们挡寒,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友情。有了当地贫下中农和园林工人们的支持,灵隐寺终于平安地度过了第一个夜晚。

杭城的第一份“告全市人民书”

换岗下来的胡庆国(温州籍)、徐景崧(杭州籍)、王定吾(定海籍)等同学,回到学校顾不上休息,连忙筹划向杭州市民散发保护灵隐寺历史文物古迹的“告全市人民书”的事宜。“告全市人民书”的文稿由胡庆国同学起草,通篇文稿文字激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慷慨激昂,充分表达了莘莘学子们爱护祖国历史文物的拳拳之心。文稿一经大家通过,能写一手好字的徐景崧同学将就着寝室中的狭小空间,以床当椅,手枕着寝室那张几人共用的大桌子,在薄如蝉翼的蜡纸上一口气把这份“告全市人民书”全文刻完。此时,王定吾同学已经弄来各种彩色的纸张和一部手推油印机。几乎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来了,裁纸的裁纸,推油印机的推油印机,小小的学生寝室内一派热闹、欢快的景象。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数千张“告全市人民书”印刷完毕。以陈瑞生(杭州籍)、张同义(杭州籍)为首的几位家住杭州城内的同学,自告奋勇承担了到杭州市内散发“告全市人民书”的任务。自文化革命开始,杭城出现的第一份“告全市人民书”就这样诞生了。

同学们兵分三路,一路沿着岳坟、平湖秋月、白堤、六公园、湖滨路、解放街(当时文革期间解放街的百货公司一带是大字报张贴的中心区)、中山中路……散发张贴;另一路到杭州各大专院校张贴和散放;还有一路到几个中央在杭企业如:杭州钢铁厂、杭州制氧机厂、杭州重型机器厂、杭州棉纺厂等工厂(这些工厂都是当时文革运动中的急先锋,工人阶级队伍的堡垒)去散发传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