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中观因果论蠡测(2)

初一为外,后三为内,内外并收;毗昙明有,成实辨空,空有俱摄;斯二为小,方等为大,大小该罗,略洗四迷,则纷累都尽耳。吉藏大师以此四宗撮摄各种偏见和戏论。并指出洗除邪谬因果的四种根本因果论: 一、计邪因邪

初一为外,后三为内,内外并收;毗昙明有,成实辨空,空有俱摄;斯二为小,方等为大,大小该罗,略洗四迷,则纷累都尽耳。吉藏大师以此四宗撮摄各种偏见和戏论。并指出洗除邪谬因果的四种根本因果论:

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这是用因果一门,概括宇宙万有的因果理论。

因果问题,是古代印度各学派讨论的中心课题。因为她关系到宇宙万有的本体论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基本规律问题。宇宙万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各学派都有不同的答案,如《中论》开篇就举出八家:

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化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

这些主张都含有本体论和事物发生发展因果律的道理。不能把宇宙万有本体论和因果律讲清楚,就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有价值的学说。

所以下文站在中观学派的立场,针对《中论》所讨论与驳斥的因果概念,逐一理清,以呈显中观教义对因果问题破妄显真的重要特点。

(一)因果有始无始的说明

关于我们从哪里来?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前生后世?当我们结束短暂的一期生命时会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佛教有一个完整的答案。中观学派认为因果律的运作具有绝对公正的特点,恰似一个称职而严谨的会计师。

中观学派看来,人和自然世界是众缘和合的时候才生起的,离开了业因和愿行便没有前生来世,离开了心性,自然世界也无从形成。所以在中观学派的思想中,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天堂或地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相续不断,而且,从死至生,也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或固定的实体。但中观学派因果论反对无因而生,一切有情或无情都是从因而生,一切事物都是待缘而有,同时,也不谈第一因。

1、因果有始问题辨析

有始,即认为事物因果有个开始。开始:指事物最早的原始时间,若约人的生命说,生命的最初一刹那即是开始;若约宇宙说,世界的最初形成即是开始;若从事物的现象看,宇宙森罗万象的最初时候即是开始。中观学派认为万事万物无始无终,因果报应是在世俗谛里的一种规律,不能说有一个开始。

中观学派不承认有个第一开始的因果,如果有人说这就是“第一因”,那么,你这“第一因”是从哪里来的?“第一因”既然无所从来,也就不能成为事物的第一因果。

正如佛陀所说:‘存在之轮,循环相续,不见终端。’循环相似相续,最初之因,不可了知;最终之果,不能窥见。伯特兰·罗素所说与佛陀的开示遥相呼应:‘根本没有理由去假设世界有个开端,什么都必然有个起点的想法实在是由于我们思维的局限性所致。’又如阿尔窦·赫胥利所说:‘那些错误地设想所谓第一因的人注定永远成不了科学中人……将种种现象归结到第一因的做法,无论如何,在西方已经过时了’。

《中论·观本际品》中说:

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是故于此中,先后共亦无。

证明佛说生死无始的事实。又云:

若使先有生,后有老死者;不老死有生,不生有老死。若先有老死,而后有生者;是则为无因,不生有老死。生乃于老死,不得一时共;生时则有死,是二俱无因。

说明先有生、后有老死,先有老死、后有生,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同时存在都不能成立。生死前、后、同时都不可得,生死的实在性也不能成立,所以生死是缘起的存在,在无始无终中而幻现生死的轮回。并由此说明所有的因果都没有本际。在《中论·观本际品》末说道:

诸所有因果,及相可相法;受及受者等,所有一切法。非但于生死,本际不可得;如是一切法,本际皆亦无。

由此可知,宇宙万有,不能说先有因后生果,或先有果后有因,或因果同一时存在。这是从时间上推究,说明诸法是幻化的,是三世流转的,是性空的缘起,始、终的时间相,是相待的假名,因果真正的开始是不可执著和追究的。

2、因果无始问题辨析

无始即没有开始,假如因果没有开始的时间,万物的因果就不能站得住脚。吉藏大师说:

例如庄周,魍魉问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则无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故是无因而有果也。

由于看到现前的事物事实存在,就主张万物的因果无始,这是没有说服力的。《三论玄义记》中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众生造业受报这是因果交替的宅地、善恶报应的场所。再说,在自然界中,人类生人,物类生物,都是自类相似相续顺流相生的,人类生人所生还是人,马类生马所生还是马。

吉藏大师也说:

夫因果相生,犹长短相形,既其有果,何得无囚?如其无囚,何独有果?如果因果没有开始,则器界的成坏,六道的轮回将无法展开,三世因果的道理将说不通。故《中论·观时品》里曾说:

若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未来现在时,云何因过去。不因过去时,则无未来时;亦无现在时,是故无二时。

现在所呈现的一切都是过去业因、众缘和合的再现,若没有过去时的开始,就没有现在和未来的幻现。而且时是因物的变化而建立时的概念: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事物的开始,是一种时间相,事物没有开始也是时间相。色心具体的法是有,所以依物而建立过、现、未三种时间相。如果泯灭了万有,就无所谓时间相,更没有“无始”的问题。反之,则成为病:

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即为见诸法,无因亦无缘。

所以说执著因果无始便破坏因果法: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这样,不善理解缘起法,而说因果无始,则不免堕于无因:

先无而今有,此中亦有过,我则是作法,亦为是无因。

(二)破斥“因果法”的主要说明

因为外人不解缘起的万有,所以论主以破见不破法的宗旨,对众缘所生的因果概念加以辨析,(教导众生如何正确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因果律,从而彻底破除众生的愚执和无明。)并阐明缘起性空之义。兹依《中论》为本,主要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批破:

1、因果法自性与他性的探讨

中观佛法的基本主张认为,诸法不生不灭,自性本自空寂,毕竟清净不可得。所谓诸法从因缘而生的阐述,只是佛陀为了对机说法教化众生的方便施设。所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