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本义既然是智慧与觉悟,那么,佛门就应该是智慧与觉悟之门,所谓佛门弟子即应是真正发心追求智慧与觉悟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家弟子不等于剃个光头披上袈裟,在家弟子也不等于能吃素和烧香拜佛。这一切的形式至多只起一个表法的作用,倘若我们“心”不在佛门,那一切形式与事相都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佛门弟子其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我们都得依三皈依和菩提心(密法则是四皈依,还得皈依自己的上师,上师即是三宝的总体象征)。所谓三皈依就是将自己的一切依止于佛法僧三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皈”字是反黑为白,转染成净,把心地住于正念清净境界;“依”字则含有依靠、救渡、恭敬的意思。浅白地说就是,皈依佛是我们依靠佛陀的教育,皈依法是我依靠佛学的义理,皈依僧是我依靠佛门清净僧伽的引导和传法。所以这个三皈依绝不仅仅是指一种仪式,它更重要是指我们通过归皈住持三宝,达到皈依自性上的佛、法、僧三宝(密法中也有“内上师、密上师”之说)。自性三宝里的佛,代表实相、我以及众生本身就有的佛性,法则指一切关于实相的正知正见,是一切关于众生回归自性以及宇宙万物万有的究竟真理和智慧,“僧”是清净无染的意思,自性僧即是指我们自性是佛,本来清净无染。 因此,皈依三宝的根本是皈依自性的觉、正、净,它实则上不过是对真如实相的一种归位罢了。一个人发心修行,必是续自己的慧命,那第一步就应该是依止于三宝。正因为诸法无我,所以实则上又没有自、他之别,故皈依住持三宝与自性三宝是没有分别的。佛法师里的住持僧与我们自性僧同样本来清净无染,对此我们不别有任何差别心。一个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心”出家才是最重要的(出离心),而身心俱出家则是最殊胜的。真正的出家人便是身心俱出家,他之所以剃度成光头就是表六根清净。他们的衣服又叫福田衣,是福德慧业的象征。由于他们是专职的修行者和传法者,因此,我们应无条件地恭敬真心修行与传法的出家人。 即使出家人中有的暂时显得并不如法,或各方面都做得不够好,那也是各人的因果各人了。一个佛弟子首先要自己做好,不必以己之长去度量他人之短。除了劝善以外,我们不应该由此谤毁佛门及真正的出家人。还不用说别的,单是出家人往那儿一站,单那身行头和模样就能表法、弘法(佛法师也是表法和弘法的)。我们由此才忆念起佛和佛法这么一回事,本身这已是功德无量的事了。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将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看成是一回事,不必区别待之。我们随时接受佛法的熏陶,感受佛学的博大精深,努力回归自性,善待一切,同恭敬、供养住持三宝没有分别,都是种植善慧根,培植福德的表现。试想,古往今来,若没有出家人在法师里职业地主持佛法,弘扬佛法,佛法又怎么流布和传承呢? 当然,我们更要明白的是,不如法的出家人就不应算在清净僧伽之例,释迦牟尼也说过,末法时期坏他法者也是身批袈裟的伪出家人。在日常中,我们不时都会看到一些身着出家人服装的伪出家人,他们不时在街市吃肉喝酒,有的还会上门化缘要钱,算命消灾什么的,但他们中相当多的都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大多是世俗生活中的江湖骗子。我个人以为,千切不要轻信他们,遇着胡搅蛮缠的,只管叫他背一些佛门的普通经文,背不出来的就一定是江湖骗子。背出来的就有可能是那些不守清规戒律的佛门“败类”了。 以上种种,我们在家修行的佛弟子千切不要妄自菲薄,主持正法应是每一个佛弟子的职责。况且,许多大菩萨现的还是在家居士相,如《无量寿经》上的大多数上首菩萨均是现在家居士相,而该经与末法众生又最为相应。象《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已明确告诉我们,修行无在家、出家的区别,也无男众、女众的区别。真正的修行者是如法修行者,与人暂时的“相”无关,一切都无自性,住于什么暂时的身份地位、善恶好坏和男女性别都是不如法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除了三皈依外,菩提心也是衡量一个佛门弟子的重要标准。所谓菩提心,就是指无条件追求大智慧和大慈悲的心。象药师佛、药王菩萨那种悲智双运,见众生疾苦便无条件帮助,令众生生欢喜,当机渡他入门修证佛法就是菩提心的体现。当然,菩提心是有许多层次的,它同修行人自身的修行境界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真正的发菩提心是指发胜义谛菩提心,即对一切人一切事“无心而应”,即无我无众生之别,无法相无非法相之别,是“三轮体空”的大菩提心。修行人发这样的菩提心才最为殊胜,具功德也才最为圆满。 当然,我们凡夫自然一下子难以生出如此殊胜的菩提心,但日常中则应尽力以这种胜义菩提心来观照自己的行持,以拥有这种无上菩提心的情怀为乐,且做到如法修证,待用功渐深,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况且,换个角度看,对于善慧的行施者本身来讲,若不攒足善慧资粮,是没有一个修行人能够功德圆满的。所以从这个实际的效果上来说,虽然没人威逼我们,也无论我们乐不乐意行善积德,菩提心都是通往菩提路上的有力通行证……(信息来源:法雨网摘) 编辑: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