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贪欲的形成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初来法国时,我只带了三本中文书籍,一本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卷一:在斯万家那边》、一本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三本就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集《从已知中解脱》。

带前两本的目的,除了是个人珍爱外,另外也是想到时候买法文原版书籍来对照参看,一边深化法文能力。而第三本的克里希那穆提,则是我带来作为安定心灵、驱除心魔的法宝

我接触克氏著作的时间不过一年,在我心情忧郁、思想窒碍时我总是默默读他,他带给我许多启示与沉淀,教我看清自己的处境与局限,他不是安慰你的忧伤,不是教导你如何思考,他只是像个朋友一样,告诉你他对人生诸多事物诸多烦恼的观察与理解。你会在他优美的文辞与绵密清晰的思路里得到安定的力量,进而重新调整自己。

昨天我又拿起克氏的《从已知中解脱》,我已经翻过许多遍,但每次看都感觉像是第一次看一样,每次都有新的启发。

昨天我随意翻开这一页,《从已知中解脱》p.63,映入眼帘的文字让我立刻想起前几天在唐诺那篇文章里看到的一句歌德所说的话:“你真美好,请你驻留——歌德说,当你情不自禁讲出这话,便是魔鬼梅菲斯特现身要拿走你灵魂的时刻了。”前几天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有意思,但我一直不能参透其中真正的深意:为什么当我们兴起一种幸福美好的感觉时,反而会是我们灵魂最脆弱的时刻?

这样的悬念小小地牵挂着,却在我不经意看到下面这段文字之后豁然开朗。由于克氏的文字是一段不可分割的思考过程,少了一句话都可能造成误解,因此容我整段抄录,粗体字是我特别标出来的关键词:

…快感是经由四个阶段而产生的,也就是知觉、感觉、触觉及欲望。例如,我看到一辆漂亮的汽车,于是得到一种感觉,由于看见而生出某种反应,然后我触摸它,或在想象中触摸它,接着,便生出想要拥有它、而且想藉他来炫耀自己的欲望。或者,我看到一朵可爱的云彩,或是衬着蓝天的高山,或是春天的一片嫩业,壮丽的山谷,灿烂夺目的夕阳;或是一张动人的脸庞,聪慧、活泼、丝毫不忸怩害羞。我以极其愉悦的心情望着这些景物,观赏到忘我的地步,只留下纯粹的美——也就是爱。在这一刹那,所有的问题、焦虑都抛诸脑后,只剩下那令人赞叹的景物。我如果能以愉悦的心情观赏它,事后立刻把它忘掉,就不会有任何后遗症,反之,我的心念一进入,问题就来了。我的心回想所见的景物,怀念它的美好,于是告诉自己,我想再多看它几回,我的念头就开始比较、评估,然后做了决定,“明天我还要再来看它。”那原本只带来刹那喜悦的经验,便借着意念延续下去了。性欲或其它欲望也类似于此。欲望本身并没有错,这种反应十分正常,如果你用针刺我一下,除非我全身瘫痪,否则我一定会反应。但是当念头一闯进来,尝到这种愉悦的滋味之后,就转化为快感。念头不断想重复这种经验,重复愈多次,就演变为一种机械化的惯性反应;想的愈多,快感就愈加重。意念透过欲望创造并维系快感,使它延续不断。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反应本来极其自然,是念头扭曲了它,念头将它变成记忆,而记忆又借着不断地想念而得到滋长。

当然,记忆在某一种层次上有它存在的必要,没有它,日常生活几乎无法进行,它在自己的领域内必须发挥功效,但是在某一种的心智状态中,它是没什么容身之地的。一个不被记忆麻痹的心智,才能享有真正自由。

歌德所说的魔鬼梅菲斯特,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心念”、“念头”,就是一种每个人都有的“满足私我的意念”,一种持续下去的“深欲”。

当我们情不自禁地对美好的事物说出“请你驻留”,我们其实是在说“请你留在我身边,为我驻留”,这种欲望将会把我们整个心思都扭曲变形,牢牢地悬挂在对象上面,我们要绑住她,而我们自己也就此被束缚了。  

(想想我与微笑的事,我的确对她说出了那句话,我的灵魂立刻就被梅菲斯特发现了,痛苦、烦恼、焦虑,就像导引飞弹一样尾随而至。

我笑了一笑,心念松开。

我们两个都笑得更自然,更灿烂。)(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