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的话来解释是,往昔寒山禅师,曾经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 拾得禅师回答他:“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又问:“此外还有什么处世的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就告诉他:“我曾经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来,偈子是这样说的: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 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 曰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 打着也不理,推着混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 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悟得真常理,曰月为邻伴。” 寒山拾得两位高僧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于是,你且再看看他又是什么样的一副面目呢?在厦门看到此诗,还多了两字,“倒了”。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一个问答比较常见,可对于后面的问答,却是比较少见,也可能是后人牵强附会之作。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寒山、拾得的《忍耐歌》是和合精神具体化——与社会和合 寒山,拾得的《忍耐歌》:忍饶耐退 寒山、拾得笑呵呵,我劝世人要象我。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 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 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 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 任他嗔。任他怒。只管宽心大著肚。 终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若还存心忍。步步得便宜。 世人欺我。害我打我骂我骗我。如何处之。 禅师答曰: 只管任他。凭他远他莫要理他。再过几年看他。 身穿破衲袄。淡饭随时饱。涕唾在脸上,不弃自乾了。 有人来骂我。我也只说好。有人来打我。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气力。我也无烦脑。这个波罗蜜。就是无价宝。 能依这忍字。一生过到老。 听天由命。 听听听。堂前父母须当敬。兄弟同胞要一心。枕边谗言休要听。 天天天。天意与人无两般。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也有欢喜也有愁。世间苦乐不均事。万物从天不自由。 命命命。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计他人有。富贵贫穷都是命。 安分守己。 安安安。夜间一宿日三餐。非干己事休招惹。身得安时梦也安。 分分分。今生衣禄前生定。休将巧计害他人。儿孙自有儿孙福。 守守守。命理有时终须有。莫恨贫苦怨爹娘。儿孙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别人闲事不要理。休言长短去笑人。何不将心谅自己。 这就是有名的《忍耐歌》,对其高深莫测的文化底蕴和大智慧,的确耐人寻味。 寒山诗体现个人与大自然的玄妙意境——与自然和合 寒山的诗,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高高顶峰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自羡幽居乐,是为象外人。”“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他的这些抒发自己参禅的心得体会的诗句,空灵飘逸,剔透晶莹,把人带到一种毫无烟火气的玄妙境界——与自然和合的精神境界昭然若揭。 在寒山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背后壁上嵌有寒山和拾得的石刻画像,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花之寺僧罗聘所作,并书记的《寒山拾得二圣降乩》诗:“呵、呵、呵!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为人烦恼终无济,大道还生欢喜间。国能欢喜君臣合,欢喜庭中父子联。手足多欢荆树茂,夫妻能喜琴瑟贤。主宾何在堪无喜,上下情欢分愈严。呵,呵,呵。”郑文焯指画寒山子石刻像题词:“登岳采五芝,涉涧将六草。散发荡元缁,终年不华皓。” 寒山拾得以其绝妙的问答、诗歌以及唱偈,后代人的题写内容,为其奠定了和合祖师的崇高地位,这已经成为大家所公认的事实。那么,寒山寺就是和合文化的祖庭。 四、和合文化研究进展及其影响深远 近年来,对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可以说掀起了一个新高湖,影响深远。 在国内确立了和合学概念。正因为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引起了当代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海内外人士均对中华和合文化作了研究,以图揭示其内涵、本质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并探讨其影响和现代意义。 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华和合文化的研究,在海内外演讲、介绍中华和合文化,共发表研究和合文化的学术论文十数篇。在此基础上,于近期出版了78万字的研究专著《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下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一书,标志着他和合学正式确立。张立文先生在演讲中,多次提及和合的象征以苏州寒山寺“和合二圣”是为形象鲜明。 当代国内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所明确提出的所谓“和合学”理论,时至今日,已超过20年的时间了。其影响所及,非限三教九家、更在政界,甚至还流播到了异域。他认为,“和合”乃是中华文化的首要价值,更是中华人文精神之精髓,只有“和合”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同时,他还明确指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亦即五大中心价值,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原理和最高的价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