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一 作者:妙观法师 《蜀中净土》编者按 妙观法师,湖南省人,于江西云居山出家,后就读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研究天台教理、熟悉净土教义,曾在湖南佛学院任教多年。 法师不仅自修精进(不论常住寺庙或外出参学,法师每天必拜佛至少500拜),而且非常注重因果教育,身体力行于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仅在川渝两地参学期间,他以个人来源,为两地的孤儿院等公益团体捐助粮食数十万斤。近来法师于各地参学之机,实地收集了非常多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案例;而且这些案例,除了诸多古代名人外,还有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当今知名人物。比如朱熔基、何厚铧等等,详细记录他们的祖辈慈善德行。 以下内容分为三篇,叙述十二位古今名人,其祖德惠及后代之案例。(不少案例,妙观法师皆实地考察)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面对这类文章,不少初学佛人常问:“都说因果报应,自作自受、各人承当,为何却报及子孙后代?”这是因为没有分清楚“余庆、正庆”之故,以下三文,皆记录“余庆”;而对于何为“正庆”,在第三篇文章中,作者将引用了印光大师的一段关于“余庆、正庆”的文字来说明,相信大家看后对这个问题自然豁然明白。 之一 ——当代朱熔基、何厚铧二位之祖上厚德,明代王稳、晚清韩鸿翼二位之善行惠及后代 《易经》的坤卦文言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句。但是圣贤的智慧之语在世人的内心是很模糊的,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轮廓。对于我们每个人,抉择怎样的人生观、追求怎样的人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将从许许多多方面选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题目来谈一谈,以此作为对抉择我们的人生观的一种思考。自古以来,为人父母的,都自然要为子孙着想。但是到底如何为后代着想、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之父辈祖辈、到底该给子孙后辈留下些什么?面对这些,却有贤者和愚夫的差别做法。古人有句话叫做:“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朱熔基 中国近代的长沙安沙镇有一个叫堂坡的地方 。有一位义商叫朱雨田。根据长沙市志的记载。他为人乐善好施。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并疏浚新河、赈济灾民,方志中评价,他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在棠坡,朱家因为扶危济困,到今天仍赢得乡亲的赞誉,六十七岁的村民王玉龙告诉来采访的记者,那时每月逢三逢八,朱家就开仓济贫,而村里如果有孤寡老人死了,都由朱家提供棺材,以及两担石灰,用于埋葬。这位朱雨田就是后来创造过中国的经济奇迹、清正廉明的原国务院总理朱熔基的曾伯祖父。 王稳 明朝有一位叫王稳的官员。稳字邦宁,号慎庵,二十二岁中举,历官涿州学正、唐王府长史、广平府同知、南康知府、汀州知府等职。他因为善于治理。很有政绩。在任广平同知时,知府因故缺任,当地百姓数千人至都城伏阙请以王稳代任。在做汀州知府时,遇到不归他管辖的邻郡遭受大旱灾。百姓多受饥饿。王稳立即打开本府仓储,发粮食赈济灾民,但同知陈熙表示反对,王稳正色坦言:“《春秋》之义,救灾恤邻,彼民犹吾民也。”因而使得这些饥饿的百姓不致受饥荒之苦,渡过了难关。在王稳之后的几代。出了一位叫王宗沐的玄孙。大振家风。光大其族。从王宗沐开始。在浙江的临海出现一个“父子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的盛极一时的明代王氏家族。“父子四进士”指王宗沐和他的三个儿子。王宗沐一共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为士崧、士琦、士昌、士业。除士业贡生出身外,士崧、士琦、士昌都荣登进士。又因宗沐和他的次子士琦、三子士昌都官至都御史兼巡抚,所以才又有了“一门三巡抚”的说法。除王宗沐父子以外。孙辈及族人中也有多人担任官职。这么多的子孙后代都能建功立业。福泽后人之前因。必推祖辈的王稳。 韩鸿翼 清朝晚期。海南岛的文昌县。有一位非常有德的长者韩鸿翼。是崇尚儒家观念的商人。因为过于热心慈善。经常赈济当地的穷苦人。以致于渐渐的把家财耗尽了。他也被当地的人尊称为先生。韩鸿翼老先生步入晚年时。韩家景况已经不好。渐趋穷困潦倒。韩鸿翼老先生有一位儿子名叫韩教准。因为韩氏后来改姓宋。韩教准即改名宋耀如。宋耀如后来成为一名牧师。经商变得十分富有。是孙中山先生的有力支持者。宋耀如后来生了六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安、宋子良。长女宋霭龄嫁给了财政部长孔祥熙。二女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先生。后来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三女宋美龄嫁给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长。次子宋子良,曾担任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广东财政厅厅长等职务。三子宋子安曾任中国国货银行监察、香港广东银行董事长。想想一位富足的商人。却不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的享受而积财。把财富大部份奉献给了穷苦乡民。上天疼惜怜爱这样的大善人。虽然韩鸿翼老先生行善积德。一生默默无闻。但是他生前未曾想到上天赐给他的孙辈却是个个都能建树显达且闻名全国的能人。 何厚铧 在当代。人们都知道澳门特首何厚铧及其事业上的成就。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曾祖到父亲三代人积德行善的事迹。何厚铧生于名门望族,由于自小家教甚严,在他的身上,没有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习气。何厚铧的父亲何贤。号称“澳门王”,在澳门非常有影响力。何贤的祖父就是一位大善人。他的祖父年轻时就外出经商。经营得法,家境渐渐好了起来。但是这位老先生乐善好施,谁家没饭吃,他送粮;谁家无衣穿,他送钱,由于有颗乐善之心,在应塘一带,口碑极佳。由于名声在外,闻讯与他做生意的人更多,他因名声好而生意兴隆,到他年老时,在生意上已很有成就。何家虽不能算富商巨贾,但在经济不甚发达的番禺,却堪称为殷实的小康人家。他去世后,乐善好施的做法仍然影响着子孙。何贤长大后,年轻时来到澳门创业,开拓了包括大丰银行在内的大批产业。何贤家族在澳门叱咤风云几十年,堪称澳门“第一家族”。而何贤做人处事的风格依然保持了祖辈的传统。就是一向保持做人就是行善的准则。何贤热心慈善事业。不仅出钱,而且出力。除维持镜湖医院的慈善活动外,还多次向“同善堂”捐助,以供施粥赠药之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