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由须弥山转借而来,喻指极大的空量。佛教的宇宙观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须弥山是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的高山。据《立世阿毗昙论.数量品》卷二记载:「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围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八山,山与山之间,隔着七海……」由此转喻为极大的意思。 「芥子」,原是芥菜的种子,颜色有白、黄、赤、青、黑之分。因为它的体积微小,因此借以比喻为极小之物。 《北本涅槃经》卷二说:「佛出世之难得,犹如芥子投针锋。」因为芥子与针锋均为极微小之物,因此以「芥子投针锋」来比喻极为难得的事。《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将芥子与菖蒲、沉香等,共列为三十二味香药之一。又,《大日经义释》卷七说,芥子性辛辣异常,多用于降伏障难的修法。因此,密教中,将白芥子置于火中燃烧,作为退除恶魔、烦恼,及加持祈祷之用。 「须弥纳芥子」一语,禅宗用来表示超越大小、高低、迷悟、生佛等差别见解,而达于大彻大悟、融通无碍的境界。《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说:「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 在华严宗,则用来表示华严境界中不可思议的「法界之显露」,意思是说法界的体性广大不可思议,无所不包而大小无碍;因此即使以须弥山放入一芥子中,须弥山不缩小,而芥子也不膨胀。这种「大小无碍」的思想,是佛教所特有的思想。 过去有座寺院,挂了一幅对联,对联上写着「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有位读书人看了对联,百思不解,问道:「须弥山那么大,藏一粒芥子是没有问题,可是小小的芥菜子里如何能容纳得了那么大的须弥山呢?未免言过其实了!」 寺院的知客师于是反问道:「你是读书人,想必听过『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话吧!现在就请你把一本书放进肚子里!」 「一本书怎么能放进肚子里呢?」 「万卷书都能读进去,为什么一本书就放不进去呢?」 书生闻言大悟,原来空量的大小是可以兼容的。 华严哲学一乘十玄门中的因陀罗网境界门,是借着覆盖于帝释天的因陀罗宫殿上的网目,每一个网目上结有一颗明珠,无数的明珠彼此光光相涉,相入相即;每一颗明珠含摄一切珠玉的光芒,一微尘可以容纳一切佛剎,来说明大小无碍。譬如我们小小的眼球有数万个眼细胞,一张小小的计算机磁盘片,可以储藏无数的资料,都是芥子纳须弥的证明。这也都是在说明,我们不应该把事和理二分,而是要把事相和义理融会贯通,这便是觉悟之后对空间的客观性和超越性的认识。 参.微尘容虚空 「微尘」是眼根所取最微细的色量,诸经论中每以「微尘」比喻量的极小。在小乘佛教如萨婆多部认为,构成宇宙最基本最细微的元素叫做「极微」,也就是物质分析到极小不可分的单位,称为「极微」,又称为「微尘」。 《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二记载:极微虽然没有长短方圆等形状,也没有青黄红白等色彩,不是肉眼所能看得见的,但是极微确实为一实质存在的色法,一切物质均为极微所组成,因此极微在虚空中占有一定的方位空间。 《俱舍论》卷十二说:以一极微为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的极微而成一团,称为「微尘」。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合七微尘为一金尘,合七金尘为一水尘,合七水尘为一兔毛尘,合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合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合七牛毛尘为一隙游尘量。这个隙游尘飞散在空中,就是我们肉眼所见到的色尘。其逐次增加的数目,表列如次: 微尘:七个极微 金尘:四十九个极微 水尘:三百四十三个极微 兔毛尘:二千四百零一个极微 羊毛尘:一万六千八百零七个极微 牛毛尘:十一万七千六百四十九个极微 隙游尘:八十二万三千五百四十三个极微 以八十二万三千五百四十三个极微,成为一个隙游尘。如此,则极微的渺小,实在令人惊叹。又极微集合形成物质之时,至少必须具足地、水、火、风的四大,以及色、香、味、触的四尘,才能形成。 「虚空」,依《大乘义章》卷二说:「虚无形质,空无有碍,故曰虚空。」《宗镜录》卷六举出虚空十义: 1.无障碍义:虚空虽然遍一切处,但是绝不障碍任何一个色法。因此《大毗婆沙论》说:「虚空无障无碍,色行于中,周遍增长。」 2.周遍之义:虚空遍满一切,无所不至。 3.平等之义:虚空无有简择,于一切平等。 4.广大之义:虚空广大,无垠无际。 5.无形相义:虚空无有形状相貌。 6.清净之义:虚空恒常清净,无有垢染尘累。 7.不动之义:虚空恒常寂止,离一切生灭成坏之相。 8.有空之义: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彻底否定、消灭。 9.空空之义:彻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毁一切空执。 10.无得之义:虚空不可取得,不可把捉。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微尘是极其渺小的质量;相对的,虚空是广大无边,是不可测知的空量,两者是不能互相比拟的。但是,若以佛法的观点来看,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因为佛说一微尘中有无数剎(一剎即为亿万太阳系),无数剎中有无数佛,一一佛身各毛孔中有无数剎,剎中佛身,佛身毛孔,毛孔中剎,重重无尽,这样看来,极小的极微又不知大于太阳系多少倍了。由此可知,一般人所知的空量,都是此世界有情的幻相,因为有情界各有各的不同空量。譬如从中国到日本,相隔数千里,即使坐喷射客机,也需要若干时间;西方极乐世界,离此十万亿佛土,一念之中,即可往生。因此可知,空量的距离,近不在眼前,远亦不在天边。 如果我们能从上述的义理了达事相,从一粒微尘中,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这粒微尘就是一个虚空,所以说「微尘容虚空」。 肆.结语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外在的虚空世界,一个人穷其一生,所能到达的,只不过如微尘般而已。所以对于心外的空间不必去争执、占取,重要的是,必须去体会心内的空间。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告诉我们,心内的空间比心外的空间更大,俗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心内的空间之大,可容纳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如果能把自己心内的空间扩大,就能够如大海容纳百川,不捐细流;泰山承受土壤,不辞寸土。心内有了宽阔的空间,就能包容宇宙虚空,就可以任性逍遥,随遇而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