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怎样做个佛光人》(4)

信者皈依的时候,本来就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某人,即使皈依某某师父,仍然应该称做佛教徒。 佛教徒,是佛教的,是僧团的,是大众的,我们在感情上不可把他们看作是属于自己所有的! 佛光人和信徒来往,要以常住

信者皈依的时候,本来就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某人,即使皈依某某师父,仍然应该称做佛教徒。

佛教徒,是佛教的,是僧团的,是大众的,我们在感情上不可把他们看作是属于自己所有的!

佛光人和信徒来往,要以常住代表的身份,接引信徒,照顾信徒,这纯是道情法爱,不可建立私人上的来往关系,因为一有私人来往,就不会以常住为重,最后必然自己和信徒都为常住和大众所弃。

我见到一些和信徒有私交的僧青年,接受信徒的馈赠,等于公务员,接受了民众的贿赂,吃了五谷不能不消灾一样,因此就会循私,不是拿佛法作人情,就是拿常住作牺牲,甚至和信徒结成世俗的兄弟姊妹,反认信徒为义父义母,使僧格堕落,法统废弛,良深浩叹!

我又见到一些佛教中的大德们,和信徒合伙经营事业,最后失败时要死要活;或托信徒转放贷款,最后倒闭时不敢吭声;就算不致失败倒闭,当自己无常一到,是他自己的但也是佛教的净财,究竟存放在那里,却没有人知道,这不是很大的损失吗?

我主张佛光人不可在世俗人家轻易走动,不可轻易交托信徒购买物品,不可把钱财存在信徒之家,不可随便接受信徒的馈赠,我们佛光人与信徒来往纯是佛法的、公众的、僧俗之间需要净化,不可俗化。

怎样做一个佛光人?在第三讲里我希望大家做到:第一、不私收徒弟,第二、不私蓄金钱,第三、不私建道场,第四、不私交信者。因为无私才能大公,大公才能入道,入道才能办事。

我自童年进入僧团,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岁月,在佛教里所修所学,所见所闻,自有些心得,尤以目前佛教的现状,僧众的臧否,有一些耿耿于怀,甚至忧心忡忡。像现在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私愚痴的观念,怎能绍继如来,弘范三界?故情不自己,只有从吾等佛光人自我要求,改革思想,增强信念,把不当的习气扬弃,把不正的言行摒除,所以在第四讲的怎样做一个佛光人里,再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佛光人不私自募缘

化缘,在佛教里是件很美而又很有意义的好事,宇宙的一切人和一切事,要靠缘才能存在,佛教界的事业,要靠缘才能办理。可惜多少善缘善事,都给不当的运用,成了恶缘恶事,强捐强募,私有私占,致使美好的缘法,成了今日佛教给社会认为最大的垢病!

例如出家尚未受戒,或受戒尚未参学,就先学会化缘,那些挨门挨户的索讨,只赢得一句“老板不在家”的回答,佛教丢失体面,莫此为甚!

近来,由于各大德的弘传圣教,佛教徒也逐渐增加,化缘并非十分困难之事,所以一些无志无愿的僧徒,不想去用自己的智能道德、苦劳牺牲来奉献给佛教,却先想到化缘,滥用了化缘,自己纵有收获,但佛教的公益,佛教的尊严,损失了更多!

本来,佛教有句谚语:“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但一些初出家者,假借闭关住山之名,先向信徒化缘,先找信徒护法,甚至买电视机向人化缘,出外旅行向人化缘,要衣服穿向人化缘,要买书向人化缘。化缘,化缘,招致了信徒的穷于应付,最后他们只得宣布对佛教无缘!

吾等佛光人,应有忧道不忧贫的精神,除佛法公众的事业以外,绝不私自向信徒化缘,宁可无衣无食,无钱无缘,也不私自化缘。

第二、佛光人不私自请托

佛光人不私自化缘,更不私自请托。

一些不明事理不顾大体的僧众,见到信徒,就诉说不完的一些请托:“请代我买一件布料”,“请代我买一双鞋子”,“我想要维他命药品的治疗”,“我想要日制收录两用机”,信徒买好以后,你是出家师父,他不好意思要钱,只得说由我供养好了,受者自鸣得意,以为自己德高望重,受人尊敬供养,不知道这是最恶劣的行为!

不但如此,还有一些好走官势豪贵之家,今天拜托你护持法会,明天拜托他帮助化缘,引权位而自重,托巨室为后援,庸俗腐化,腐化庸俗,僧格堕落,僧伦不修,无过于此!

更有甚者,自己无才无能,无学无道,但又喜好建寺,待寺成之,既无信者,又无徒众,只好请托地方土豪劣绅,参予名位,你做管理人,他做董事长,最后这些临时的集合,因为理想不一,信念不同,纠纷者有之,诉讼者有之,这一切皆种因于请托所造成的后果。

语云:“人到无求品自高”,八大人觉经云:“无自多求,增长罪恶。”故吾等佛光人,可学普贤王之愿“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宁可求法求道,也不要向世俗请托。当然,人间所贵者,相互依助,虚心请托,也是公共关系,但为弘法利生,即使向人叩头请托也无可厚非,但不可为一己之私利,忘记僧宝的尊严,走权势之门,托自己私事。佛教里如能请托越少,僧宝的地位就会越高。

第三、佛光人不私置产业

我在第三讲里会希望佛光人不可私建道场,现在我还要强调佛光人不应私置产业!

有一些年轻者,常常希望自己有一幢房子,或是希望父母分给他一份产业,我常看到年轻的学道者,当他们产业有了的时候,自己的道业就没有了。

过去有位信女不愿嫁人,而来山要求出家,他带来了父母给他预备的嫁妆,如电冰箱、电视机、汽车等,我当时叫他把那些东西送回去,他说,他自己并不要那些东西,送给常住大众用好了。我说:“不行!你以后在教室里听课,如听到电视机的声音,你就想那是你的电视机,你看到有人吃冰棒,你就会想到那是你电冰箱里的东西,你怎么能安心修学?”

他回答说不会,他又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后来当我仍坚持叫他把东西送回去的时候,他舍不得那些东西,只有自己和那些东西,一起回家不再来了。

还有一些原来已出家多年的人,本来在佛教里很安住身心的求学求道,但后来他的父母要买一栋楼房给他,他为了要管理那栋楼房,也只好回家守门户去了。

财产,对俗家人有其必要,但对出家人,如果他不会运用财产的话,产业会埋葬一个修道者。

世俗之人,产业越多越好;学道之人,产业越少越好。否则,产业不但不能帮助修道,反而成为修道的障碍。基于上述理由,吾等佛光人除了常住公众的产业以外,自己千万不可存有置产的私心,因为私置产业,长养贪心,贪欲的洪流,会把吾人本已安住的身心冲失啊!

第四、佛光人不私造饮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