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要‘缝衣善煮’:一个贤慧的太太,要细心关护先生的生活,嘘寒问暖,在衣、食、行止间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不要一天到晚责问:“你有没有去寻花问柳啊?有没有金屋藏娇啊?”这个不用去计较,要计较的是先生的兴趣是什么,妥善地关心他的兴趣、他的生活,那么,一个再不规矩的先生,在体贴周到、爱护备至的太太面前,也坏不到哪里去的了。 另外在《玉耶女经》里面,指示我们一个好太太要具备五种妇德: 1.要做‘母妇’:爱夫如子,像母亲疼爱子女一样地去关心丈夫。 2.要做‘臣妇’:事夫如君,要像大臣侍奉国君一样地礼敬丈夫。 3.要做‘妹妇’:事夫如兄,要像小妹妹一般把先生当兄长手足,对他友爱、关怀。 4.要做‘婢妇’:事夫如妾,要像婢女侍候主人一样地恭奉丈夫,给他自尊自信。 5.要做‘夫妇’:虽然,过去有父母、兄弟姊妹、朋友亲人,现在离开他们了,嫁给了先生。过去,彼此也许没有很好的因缘,现在凭着媒妁之言,双方情投意合而结为夫妇。虽然,结婚的典礼只在一瞬间,但是夫妇的关系却要永远地维持下去,恒久不变。做太太的要认为:世间上最能干、最有为、最可靠、最疼惜我的是我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这样想:世间上最贤慧,最体谅我的就是太太。这种心理能维持多久,夫妇的恩爱幸福就有多深多长。像经上说的:‘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是为夫妇’。 以上从佛经中仅仅提出朋友、夫妇的例子来讲‘你’‘我’的相处关系,事实上佛经中对于君臣、父子等其他伦常关系,也都有精辟独到的阐明。从经上佛陀谆谆的教示中,我们可以了解佛教不仅对出世之学有精深圆融的思想体系,佛教对于世间纲常的诠释,其究竟透彻,如实切要,也是各种学说难以望其项背的。 四.究竟解决你我的问题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在缘份上维系,善缘得善谊,恶缘造恶业。那么我们如何彻底解决人我的一切是非争执呢?我提供几点办法给各位参考: (一)‘你好我坏,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 我说这几句话,各位一定觉得很奇怪:怎么和我们平常认定的道理不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好、自己大,希望拥有和快乐,怎么反而把好的、大的、有的、乐的都给别人去享受呢?这就是千百年来人类功利心态的‘所知障’。人与人之间,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彼此的一切不和谐,就应该奉行这四句话,这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法喜。 1.‘你好我坏’:有两户人家,一户张家老是吵架,另一户李家则内外融洽,从不吵架争执。日子久了,张家不免纳闷,就问李家: “为什么我们家天天吵架,没有一天的安宁,你们家却和和气气的,几乎从来不闹纠纷呢?” 李家的人说:“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会吵架;我们家一个个都是坏人,所以吵不起来。” “那有这种事?这话什么意思?” “比方说:有人打破了花瓶,你们家的人立刻觉得自己没错而错在别人,于是一个指摘对方不小把花瓶打破了,另一个则认为不能怪他,而是你不该把花瓶乱摆,谁都认为自己对,自己是好人,自然就争执不休了。我们家的人则一个个怕伤害别人,宁可承认自己坏也不愿指责对方,所以打破了花瓶的人马上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太不小心了!’,对方也立刻引咎自责说:‘不怪你,不怪你,我不该随便把花瓶放在这儿!’,我们人人都承认自己错、自己坏、不推诿、不卸责,家里的关系自然和谐无争了。”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随时肯谦卑自承:‘对不起!’‘我错了!’‘我做得不好!’……,那么,为人处事就会很顺利,一切无明自然泯除,一切挂碍自然消解。 2.‘你大我小’:同样的道理,世间上每个人如果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伟大、强大,争执也会层出不穷;如果能怀‘让你伟大,我来渺小’的心态,自然就能化戾气为祥和。其实,要想伟大的人不一定就伟大得起来,自然渺小的人也并不真的就很渺小,反而是‘能忍为大’‘能容为大’,能包容涵纳他人的人更伟大。 3‘你有我无’:一般人总希望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多,而不顾别人的空乏,但是如果大家都没有,只有你个人独占,恐怕别人也不会让你顺顺心心的安享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一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又是一例。把‘有’让给别人,自己‘无’有;‘无’并不是真的一切空空,而是无限、无穷、无尽,‘有’则反而有限、有穷、有尽了。从我们的精神上、道德上去与佛法相应,会发觉这世上许多无形无相的东西反而更可贵,一切价值不在于虚无的外表,而在于丰蕴的内涵。 4.‘你乐我苦’:一般人总是好逸恶劳,只求一己逸乐,不顾他人苦楚,这是世间争执的泉源。我们现在要把快乐献给别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也会感染快乐;当众人快乐的围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快乐就会更大更深。‘牺牲享受,享受牺牲’即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解决人我关系的办法,就是《般若心经》上的: (二)‘照见五蕴皆空’ ‘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在佛教里面,一切苦的根源在‘我’,‘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蕴含了人的一切精神、物质上的得失忧喜,佛经里面记载人有八万四千个烦恼,这八万四千个烦恼,就好比八万四千个盗贼;统领这八万四千个盗贼的,有三员大将,就是‘贪、嗔、痴’,而御使这三员大将的总司令就是‘我’,收服了这个‘我’,自然天下太平了。实在说,我们做一个人的负担也很重,有八万四千个盗贼盘踞在我们的身心里,这个身心就像一座大营房,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像六股盗贼,一个个伺机为非作歹,不容易受我们领导控制,那么,要怎么样才能离苦得乐呢?这个关键就在一个‘无我’上面。佛教讲的‘无我’,并不是要我们先去死、去自杀了,就没有我,因为六道轮回流转,人是死不了的,仍然有个‘有我’在;佛教讲的‘无我’,是‘无我相,无我执’,道理很深,我现在用一个譬喻来说明: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