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乐我苦,你有我无”的宽大心,我们佛教徒的心地一定会芳香美丽!
(三)以无住心获得解脱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道理很深,不是现在的短时间可以解说的,我只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过去有一位俱胝和尚,因天龙禅师竖一指而开悟,凡是遇到有人向他问法,不管问什么问题,俱胝都缄口不答,只竖一指。俱胝座下有一位童子,有一次俱胝出外办事,有信徒来寺问佛法,他也依样画葫芦的竖起一指。这人向俱胝说起此事:“和尚,你这童子不愧是名师高徒,我问他佛法,他也能像和尚一样,竖起一根指头。” 俱胝当下并不答话,等客人走了,便传唤这童子来,问他:“听说你也懂得佛法了,是吗?” 这童子看俱胝和颜悦色,以为师父要考试自己,赶忙回答:“是呀!我也懂!” 俱胝问他:“那么,如何是佛?”童子立即洋洋得意竖起一指,俱胝二话不说,一刀砍断了童子的指头。童子大惊之下,痛得哭喊起来,转身逃了出去,俱胝大叫一声“站住!”,童子停步,回头来看,只听俱胝又问: “如何是佛?”童子下意识习惯地举起手来,不见指头,忽然就明白了。 这个公案是在告诉我们:自性与万法如同天风横空,又如夕阳照地,是遍满一切处的。“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世间万象,不过妄有而已;诸行无常,不过幻化而已;一切归一,一即一切。所以俱胝不管问什么,都以一指示人,“寒则普天普地寒,热则普天普地热”,是将一切简单化了。而童子有样学样,执着表相而不悟,所以俱胝一刀切断了去,就在启示童子禅法里“不住中间及内外”的无住境界。 另外还有一位无业和尚,不管人家问他什么,他都一律回答:“莫妄想!”这也是一种“无来无去,无成无坏”的无住境界。 如果我们的心里也能有这种境界,不贪不着,无沾无滞,“虚空生万有,万有归虚空”,那么,有什么不能解脱的呢? (四)以菩提心获得解脱 菩提心,就是大慈大悲心,就是智慧心。唐朝诗人白居易笃信佛法,有一次向惟宽禅师问:“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宽说:“佛法是面面要修,处处要到的。用身修持的,是戒律;用口宣讲的,是法义;用心践履的,是禅意。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应该合一而修,怎么能分开呢?” 白居易辩说:“既然身口意没有分别,那为什么要讲修心呢?” 惟宽答:“心本无损伤,原不必修;说修,只是要人无论垢净,都不起念头而已。” 白居易又辩道:“垢念,可以拂拭,说不起垢念是对的,怎么连净心都不能起呢?” 惟宽开示说:“这就像人的眼睛,不能有沙尘,金屑虽然是珍宝,落到眼珠里,一样会致病。你没有看到天空的云吗?乌云能遮蔽青天,白云一样也是遮蔽青天呀!” 白居易仍不甘心:“如果心中不起垢也不起净,无修无念,和俗人又有什么不同?” 惟宽笑着分解:“俗人是无明的心,禅者是离弃无明和执着二病的心;俗人是不知修行或妄修,禅者是真修啊!” 佛陀在过去生中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连生命都布施给人,是真正的修菩提心。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那里说信奉佛法、实践佛法,实际上身、口、意不能清净,“痴惑于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嗔怒,贪婪于财色”,没有一点菩提心,外表挂着佛弟子的招牌,内心还是愚痴的人性,这真是很可惜的事! 我今天讲了这些“佛教对心识的看法”,希望大家都能做心的主人。洒脱自在,毫无牵挂。我祈望各位能多看佛书、学佛法,在佛陀的慈光里净化自己,在佛法的甘露里解脱自己,使我们的人间更光明、更美丽! 祝福大家心中法喜充满! 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