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正殿,或称大殿,又称毗庐殿。“大雄”与“毗庐”两名词,都出自佛经。法华经曰:“大雄猛世尊,诸什之法王”楞严经曰:“大雄大力大慈悲”。是故大雄是佛之化身,释迦牟尼佛之尊称。法华文名会本曰:法身如来名“毗庐”。此翻“偏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此翻“净满”应身如来名“释迦”此翻“能仁”。华严探玄记曰:“卢舍那”者,此翻名“光明照”毗者此云遍,是谓光明遍照也。大日经疏曰:“所谓毗卢遮那者,日也。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众生事业。今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 据上所引,就化身佛称“大雄”,因为大雄宝殿之称。就法身佛称“毗卢”,因为毗卢殿之称,就极身佛称卢舍那,因此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的身,其实是一佛三身,三佛一体,故大雄宝殿与毗卢宝殿,名异而实同。 释迦、迦叶、阿难,有的大殿中,在释迦牟尼佛旁有两位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正误)释迦佛,俗称为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并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三世佛:又有大殿中也是三尊佛,这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中间一尊是中世界中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他结跏趺坐,在手中持制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成中国语是无量寿,他结跏趺坐,双手合置足下,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三世佛旁边有的各有两位菩萨立像或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都是三佛弟子中的上首菩萨。(见《华严经,药师本卷经,观无量寿佛经》) 三世佛又有用,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正面是现在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太子佛;这是释迦牟尼佛初生时像,是儿童形,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立地而言:“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种像一般都只数寸高,是备四月八日佛诞节,浴佛时供养的。 接引佛:这是阿弥陀佛之像。作接引众生之像。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 五方佛:在有的大殿中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再外第二位是东方阿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再外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这五佛总合说明佛的意义。 十八罗汉:佛在涅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命令他们,不许涅,本常住在世间,为众生培福德,其名字是:1、宾头卢跋情。2、迦落迦伐蹉。3、迦落加跋厘堕。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哩迦。8、伐罗弗多罗。9、咸博迦。10、丰托迦。11、罗古罗。12、那分别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波斯。15、阿氏多。16、住荼半托迦。见唐玄奘译的庆友尊者所著的《法注记》和密那多迦译的摩拿罗多所传十六尊阿罗汉《因果识见颂》。宋人以后加上了《法经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二人,成为十八。 三大士;在正殿的佛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为观音像,或者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文殊和普贤为什么骑狮子和白象,这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皆惊。智度论称“佛为人中狮子”。喻佛升座说法,如狮子吼,具有二义:1、辅正,谓佛说法,众生闻者,增长法身慧命,如狮子哮吼。其小狮闻,益勇健故。2、摧邪,诸佛说法,能破邪魔外道,亦如狮子哮吼,群兽潜伏,故主持和尚法的宝座椅子,称狮子座,说法叫做狮子吼。象表大力,一切兽中,能负重任远,莫过于象、老虎虽凶恶,但见象畏惧,象王所行之处,老虎不能插足,喻佛为说法之王,宣讲大法,有大威力,邪魔恶友,敢入侵。文殊骑狮子,是表智慧之勇猛能降伏一切,且文殊所居清凉山,有五百毒龙,为降伏这。故骑狮子。所以称文殊为大智文殊狮利菩萨。普贤骑白象,是表行愿大力,普贤以行愿虽至广,但无大力者,无以至极果也。为修万行,圆证佛果,故骑白象。所以称普贤菩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