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雪:说不出口的爱,无声世界的痛(2)

四、愿做志愿者 救度同命人 十几分钟后,在楼下说话的人,都上来了。佳佳,柳柳,妈妈,小贾,义工小张,《妙莲华》编辑部的编辑也带着自己的女儿来了。 晨晨的妈妈下楼专为这位编辑的孩子买了一瓶粒粒橙,娘俩不肯



四、愿做志愿者 救度同命人

十几分钟后,在楼下说话的人,都上来了。佳佳,柳柳,妈妈,小贾,义工小张,《妙莲华》编辑部的编辑也带着自己的女儿来了。


晨晨的妈妈下楼专为这位编辑的孩子买了一瓶粒粒橙,娘俩不肯要。
一个可能是觉得,您家里那样我能要您的东西吗,一个可能是看着别人的孩子那么健康而自己的孩子如此苦命......两个妈妈讪讪的,都很不是滋味。

我和晨晨继续聊,上楼的人加入谈话。孩子妈妈在一边补充。

“十年前全家来这儿的时候,身上只带着700块钱,卖过猪肉、菜、小吃......赚的钱都给晨晨看病了,这个孩子没看好,又添了两个,每年的康复治疗,一个孩子就要一万多,助听器一个一万多,过一段就要换一个,换了七八个了。就没有耳蜗植入的钱了,植入一个耳蜗20万。现在就这个最小的,一个月前做了耳蜗植入,还是爱耳日优惠,16万3,亲戚朋友借光了,小饭店也差点周转不动关门......”

那时我,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您一定很疼这个最小的孩子吧。

她顿了一顿,有一丝对另外两个孩子的愧疚:“做妈妈的,哪个孩子不疼呢?可是没有办法呀,”

“生了老三以后,有经验了,不到一个月就发现他没听力。亲戚劝说,扔了吧,扔了给国家捡了,说不定比你自己养着还好,说不定福利院还会给免费植入一个耳蜗......”

“舍不得呀。”

“现在店里雇着两个工人,每个月除了房租水电工资,剩余的钱勉强够我们生活的,若是康复治疗就没钱坚持了,坚持一天算一天吧,给这两个孩子做耳蜗植入,那是做梦。”

“每天凌晨两点半,闹钟一响,我就起床,炸油条熬早餐的粥汤。每天如此。挣钱给孩子们看病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说话中间,柳柳一直缠着妈妈,说着同样的两个字,我们难以听懂,妈妈说:“别人送他一个电动小汽车,没电池了。他要电池呢。”

妈妈和柳柳说:“电池浪----费,浪----费。”

柳柳拿着小汽车到一边玩了。妈妈说:“和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浪费这两个字。他们都知道关灯关水管不浪费。”

穷人家的孩子,有节俭的美德,穷困也是一种教育,一个好老师。

佳佳看了一会儿我们带来的《妙莲华》杂志,兴奋地打手语,先是合掌,然后把一只手放到头顶上摸摸,又合掌,闭目,嘴里发出嘘嘘的声音。妈妈翻译:“她意思是说,她见过观音菩萨,她知道这本杂志是阿弥陀佛那里的人印的,还知道封面上的出家师父,头上烧疤是很疼的。”

大家都笑,为这个聪慧的很有佛缘的孩子。晨晨从书架上拿下一个大塑料袋,上面装了足有百张画,都是佳佳的作品,水粉,国画,素描都有,构思含灵无邪,线条干净简单。也许某一天,这个孩子会画出她心目中的观世音菩萨吧......

晨晨在我的笔记本上敲出一行字:我想做志愿者,帮助和我同样命运的人。

五、听无声世界 体菩萨大悲

据民宗厅民政部门统计,河北省现有8000个聋哑儿童,因为环境污染、遗传、药物等原因,每年递增2000个聋哑儿。也就是今年8000,明年就是10000,后年就是12000......

聋不见得哑不见得不会说话,很多聋的孩子会发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恢复说话的能力,慢慢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聋儿康复前,需要耳蜗植入。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这笔费用在聋儿6岁之前花,最为有效。很多家庭因为贫困,错过了为孩子植入耳蜗的最佳年龄段,就像晨晨和佳佳的命运。有的 孩子植入耳蜗以后,家里已经财力罄尽,后期每年一万多的康复训练跟不上,说话功能就无法恢复理想。凡此种种,都将给孩子造成终身的影响,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一个聋儿,需要一个家长陪护,另一个家长在外挣钱。三个聋儿呢,一个家长该分身乏术。

陪护孩子上聋哑学校,回家后,再字字句句亲口无数遍的教说,很重要。所以这位妈妈最大的理想是:“在家教孩子说话。”

但是,这个美好的理想短期内,她无法实现,因为小饭店离不了人,一家子的糊口生计,单靠丈夫一人不行,夫妻俩必须天天一起劳作。何时终了,何时是个了期呢?这位母亲说:不敢想。

几年前看电影《漂亮妈妈》,就是一个单身妈妈和一个聋儿学说话的故事。巩俐演的妈妈,无数次的对唯一的爱子重复:

“花,花,花,不是发。”

屏幕上的小男孩很爱他的妈妈,满头是汗,竭尽全身的力气,拼命的,发出来的声音却还是:“发,发,发......”

眼前这位母亲,正用手轻轻托着抬起孩子的下巴,凝视着孩子的眼睛,大声的教说:“浪---费,浪---费,柳柳不---浪---费。”

柳柳的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妈妈,张大小嘴巴重复,发出的古怪音声,令我们这些在场的人暗暗叹气。但我们知道这家的三个孩子,柳柳是最有希望学会说话的,因为他的脑袋上有一个珍贵的耳蜗。

柳柳妈妈说:在三个孩子多年的康复过程中,见过各种各样的家庭,因为没有钱坚持不下去了,其中一对双胞胎姊妹,坚持了两个月,后来再没见到过。一个山里家长,多少个孩子中有一次幸运机会,得到政府资助免费植入一个耳蜗,听说这东西很贵很贵,太值钱了,就舍不得让孩子带,把这个东西收藏起来,这个东西上面的金属片怕湿,经过一个夏天,就生锈坏了。真是太可惜了!
聋哑儿初期发出的声音,都不似人类的声音,类似鸟儿嘎嘎或者其他的小动物嘘嘘声,风的呜呜声,器皿相撞摩擦的吱呀呻吟.....

经过无数次漫长的努力,也许孩子口中才会发出一个比较接近正确的发音,足以让妈妈喜极而泣。

六、救助不能等 菩萨千处应

中午返回的路上,小贾接到一个电话,说是邢台的一家聋哑家庭,刚带着孩子到省会看病求助,没有钱住旅馆,当天返回去了。

下午还是郭居士开车,小贾,小张,到邢台威县农村,了解这一家的情况。

全家的人,抱着孩子站在村口等。我们一下车,奶奶哮喘,没说清楚一句话就哭了,爷爷好像腿不利落,趔趄着把我们往家里让。年青的妈妈27周岁,初中毕业,怀里抱着一个一周半的男孩,还有一个拽着她衣裳角的四周岁男孩,都是聋儿。

妈妈带孩子,爸爸在外打工,年收入万把块钱。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帮着种地。大孩子生下来发现没有听力,去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城市看过,诊断为夫妇基因链不断,必须耳蜗植入,直接戴助听器根本不定事。因为没有钱,再也没治过。生了老二以后,发现没听力,觉得没希望,连去医院也没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