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业力管理》 作者: 麦可.罗区格西等 找出根本原因(铭印——业力) 古老智慧 有那样的因缘,才有这件事情发生。 ——佛陀,公元前五百年 真正的原因: 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简单说就是: 如果事情行不通 你一试再试, 都还是行不通 那么行不通的事就不要继续做。 所以该怎么办才好?你早上出门,转动汽车钥匙,结果车子发动不了,这时你会怎么做。碰到行不通的事情时也是这么做——寻找各种原因背后的主因。以汽车为例,你要掀开车盖,看看电池是否没电。 因为人生就像一台车。佛陀只说一件事情要能发生,另一件事情一定得先发生,科学也证实了这点。 因 → 果 转动钥匙 → 发动汽车 非常简单,纯粹两个维度,我们往往是这么看待事情的。我转动钥匙,一秒钟过后,汽车发动。或者,我藉着转动钥匙让汽车发动。钥匙造成汽车启动。 只不过钥匙没办法发动车子时,我们会进一步承认第三个维度——算是在钥匙和汽车的下面一层,也就是真正原因所在的地方。隐藏在车盖下方的,是让汽车发动的电池: 钥匙→汽车 ↖↗ 电池 注意刚才提到了“真正原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根本原因”——你的钥匙造成车子发动,但唯有电池正常运作,才能「造成」钥匙发动汽车。 “看似真实”相对于“确实真实” 真正的差别在这里。真正让汽车发动的不是钥匙,虽然看起来的确是如此,我们也绝对是这么认为。 当然,“真正”让汽车发动的是电池。 因此,你可以画一条虚线,把汽车的例子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看似真实”(看起来像是真正的原因),二是“确实真实”(是真正的原因): 看似真实 钥匙→汽车 ↖↗ 电池 确实真实 这跟永远不确定事情行不行得通,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回到十万个——什么来着?冰箱吗?总之,是你的专案小组要运送和销售完毕的产品,现在还有,噢,只剩五个月了。 你想知道这些冰箱要怎么样才“卖不掉”吗? 那就是卡在两个维度的思维里,卡在“看似真实”的层次上。你开始打电话给顾客,因为大家都知道: 因 → 果 打电话 → 销售 当你采用这种方式时,最后可能会疯掉。为什么?因为有时候打电话能带来销售,但有时候则不行。而且我们已经承诺不做行不通的事,因为这种事情不是“每一次”都行得通。太大的不确定性、太大的压力、失败的可能性,就像一再转动钥匙,但是引擎连“卡嗒”一声都没有。 找出根本原因,也就是业力;因为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