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英国西萨塞克斯郡的皇家植物园基尤千年种子银行,正努力与全球50多个国家的120个伙伴机构合作,储存稀有或濒危的植物种子,该计划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种子储备计划。2009年,该机构已经完成10%的已知植物物种种子的收集目标。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5%。 种子银行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让这些种子长成健康的植株以及如何用更少的水培育植物,他们将种子样本发送给全世界的研究机构,以促进全球合作研究。报道称,世界上共有7000多种已知植物物种可食用,但人类80%的卡路里摄入量是仅从12种植物物种中获取的。这意味着,人类的饮食非常容易受到害虫、疾病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关键—— 掌握生态环境基础数据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何芳良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的环境基础数据非常缺乏,我们完全不知道每年生物流失多少,流失速率是多少,精度也很粗。就我所知,我们没有在全国做这种调查。真正要了解生物环境流失的状况,要清楚每个物种在全国的分布面积、分布在哪里,而我国的生境流失数据几乎没有,科研非常薄弱,而且很多研究项目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在国外,这种工作是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像欧美国家,这种基础的统计调查都有很长的历史和积累。这种长期性的研究项目不会因为更换负责的科学家或者机构而终止,始终是长期坚持。 “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适应人类的发展,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人类本身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控制人类自身人口的增长,同时进行有效有序合理的生产方式。”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说,要想把物种灭绝的速率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过往的生产方式尽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我们现在的地球鸟语花香,这和过去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改造着地球表面,地球环境现在呈现的多样性,是经历了无数灾变以后不断演化的结果。”在冯伟民看来,不仅是科学家,所有人都应该了解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何芳良认为,在国家层面,制定环境政策要非常慎重,环境保护必须纳入发展的方程式,方程式的左边和右边必须相等,像绿色GDP的提法就非常好。此外,我们还应该发展公民科学,要充分让老百姓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要知道,光靠科学家们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环境问题,每一个公民都是利益相关者。第三,要实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立法。只有立法,国家的(环境)政策才得以执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