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敬老院义诊记

2012年5月18日,对东林慈善安老关怀项目组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配合东林慈善门诊部的医生们去敬老院义诊同时为老人做生活服务和心理疏导,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年复一年重

2012年5月18日,对东林慈善安老关怀项目组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配合东林慈善门诊部的医生们去敬老院义诊同时为老人做生活服务和心理疏导,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年复一年重复了不知多少遍。要说这次有点特殊的地方那就算是今年来首次有九江晨报的记者丁熠星一路同行,项目组四年来不知道跑了多少回敬老院,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回这样平凡的一天,今天还是2012年以来头一次有记者跟随采访。小丁记者很年轻,上车没几分钟就跟大家熟络起来,一路聊着,车子飞快地向海会敬老院驶去。

        今天晴空万里,经过几天的阴雨,今天大家的心情也跟着阳光而明媚起来。一队婚车从我们车边驶过,大家不约而同地兴奋地说着祝福新人的话。时间过得好快,似乎没一会就到了海会敬老院。

        我们的车一驶进院里,在院里坐着几位老人就看见了,他们高兴地和我们挥手,有一位老人更是转身急步走入楼里,招呼着房间里的老人们快点出来。本来安祥静谧的小院立即热闹起来。工作人员一下车,得知当地志愿者李师兄和其他几位师兄早早来到了这里,已经开始带着老人们念佛了。佛堂里传来宏亮整齐的佛号声。小丁记者一进院就举起相机照个不停,称赞着这里环境优美,干净整齐。老人们陆陆续续出来了,小丁记者却站在那有点惊讶,他看到出来的好几位老人都是患有智力障碍和身体残疾的,还有好几位似乎患病行动不便,必须由志愿者搀扶才能勉强行走。小丁记者见到这样的情景,仍然有些惊讶。

门诊部沈医生为老人诊病

        我们的医生和项目组的师兄们和老人们早就是亲密的好朋友了,一边忙着从车上搬器材,一边和老人们打着招呼。智障的老人,患有残疾的老人,也许社会上会把他们当做没有意识的躯壳,但是当他们看到亲人们又来看望他们的时候,举起残疾的双手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一辈子都不会说话,但嘴里还是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拖着病弱的身子尽可能快步奔向我们。这是发自内心的亲近的感觉。

医生准备为老人免费发放药品

        义诊开始了,有的老人血压高,有的肚子不舒服,门诊部沈医生等三位医生各司其职,耐心地诊病、取药,一丝不苟。海会敬老院的老人要么是不会说话的,会说话的又只会说,只能听懂当地的土话,连九江话都不能听懂。这个特点东林慈善的工作人员是早就了解的,住在附近的志愿者们组成小组,不但时常来关怀老人,而且只要东林慈善项目部或门诊部的人来了,志愿者们必到来充当翻译。有人开玩笑地说:“东林慈善的人真是牛啊!中国话都带着翻译”。这话虽然是玩笑,却也说的是事实,每次都得由这些志愿者们充当翻译才行,特别是开药拿药,必须保证他们都听懂了,学会了才行。门诊部的医生们经常和老人打交道,非常有耐心。这些老人拿到药却记不住吃法,问了一遍又一遍,医生就将吃法写在药瓶上,标记好了交给老人,可过了一会,老人们又揣着药瓶来了,仍然再问这药怎么吃?医生们一点不怕麻烦,耐心地再给老人讲解一遍,志愿者们又耐心地翻译一遍。

敬老院的老人们


敬老院的老人们


敬老院的老人们


敬老院的老人们



敬老院的老人们

        都说老人是老小孩,一点不假,不但学不会吃药,得一遍遍地教,还会发脾气哩!这不,就在义诊过程中,两位老人就因为小小的小事争执起来,非要讲个道理出来不可。于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又马上转换角色,开始安抚两位老人。在四年的安老关怀实践中,我们早就摸出了老人们的脾气,不但要哄,还得赞!这套办法果然奏效,两位刚才还堵着气非要论出个事非曲直的老人都没事了,一位走到门旁点支烟,悠闲地抽了几口,另一位找到我们负责理发的工作人员,让给她的头发理得漂亮些。一场纠纷就这样化解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