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中有景有典,气势磅礴,既体现了禅家闲云野鹤,行云流水,出世人世,全心即佛,又说明了大干世界,江河大地,万物更替的自然现象,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又如湖南衡山雁峰寺有联曰: 大梦忽闻钟,任他烟雨迷离,还当醒眼; 浮生真类雁,看到天花欲坠,我亦回头。 联中的“烟雨”即衡阳南回雁峰上有烟雨池,此处用景人联。“回头”在此处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回雁峰这个典,世传阳鸟不过衡山,至此而返。如杨慎夫人黄娥有“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的诗句。二是劝世人回头,认识自我,向佛从善,回头是岸。 还有浙江天台山中的方广寺,筑于高山幽谷之间,下临石梁飞瀑,因此有一联为: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对联中虽然是在写景,但后面的“无色不寂”与“有色皆空”,给联中的境界更上层楼,使人虽置身在山色水光,风景奇丽之中,但不至于得意忘形,而回味再三。 三、以典记事新意诲人 这种对联一般在有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等寺院的某一殿堂或亭阁上采用,联中以典说事,以事见意,以意诲人。如云南武定狮子山正觉寺有一联曰: 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年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 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上联是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与他的孙子朱允炊二人的一段历史。朱元璋出身贫穷,在他十七岁那年,他便到家乡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后来朱元璋投军,带兵打仗,再后来就当了皇帝,这就是“僧为帝”。朱元璋立他的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标在洪武25年(1392)就病死了,朱元璋就立朱标之子,即他的孙子朱允炊为皇太子。洪武31年,朱元璋逝世,理所当然地朱允炊嗣位,称惠帝,改年号为建文;朱允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削藩政策,引起诸藩王的不满和反对。这时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因他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于是借各藩王之口起兵南下“靖难”,与朱允炊争夺皇位。建文四年(1402)克南京,朱棣夺取皇位,称成祖,改年号为永乐,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据传南京城破之时,朱允炊放火焚烧宫殿,身穿僧衣潜逃出城,芒鞋徒步到云南,在正觉寺出家当了和尚,这就是“帝亦为僧”。所以上联有“数十年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句,用典体贴自然。 下联的叔是朱棣,侄当然是朱允炊,联中说叔在争夺皇位这件事上,不大光彩,对不住侄子朱允炊,使得朱允炊跑到几千里之外的云南。因此才有“狮山更比燕山高”,这是作者对他们叔侄二人的评价,即朱允炊在人品上比朱棣高。因正觉寺在狮子山,而燕山在北京。 又如苏州寒山寺有联曰: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 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 这对联可能在重修寒山寺时所撰,寺最初建于南朝梁时,相传唐时诗僧寒山、拾得居此,故名寒山寺,所以上联才有“历一千余年”、“名贤来作主”。而下联即以唐诗人张继事为内容,这里的“诗人”即为张继,“二十八字”即是张继写的那首《枫桥夜泊》的诗。其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正因为有了这首诗,才使他名传千古,寒山寺也正因为有了这首诗,妇幼皆晓,享誉中外。确如联中所说,“佳句不须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