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人写的。 一个人写道: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到西南某省的一个贫困地区考察。当他目睹当地一户贫穷人家吃饭的情形时,禁不住直落泪。原来这户人家全家老小吃饭装饭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全家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吃饭都是直接用手抓。 菩萨心肠的企业家无比地同情,便许诺给这户人家物质的帮助。可是,当他走出他们的家门后,又马上改变了主意,他看到,这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着极适合做筷子的竹子。 另一个人写道:一位记者到一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工家里“送温暖”。这位女工的男人早几年病逝,欠下了好多钱,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有残疾。女工微薄的薪水养三个人,还要还债。但记者见到这位女工时,却发现她脸上的笑容就像她的房间一样明朗: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灶间的调味品尽管只有油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却擦得干干净净。记者进门时女工递给她的拖鞋,鞋底竟是用旧解放鞋的鞋底做的,再用旧毛线织出带有美丽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女工说,家里的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给她的,用着蛮好;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活…… 二 这是两个人看到的。 一个人看到: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天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看上去只有30来岁,长得很结实。乞丐每天端着一个饭碗到别人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 日子稍稍长了,便有人看中了他的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之以若干工钱。岂料此等好事,该乞丐竟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一个人看到:每天傍晚,某居民新村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捡垃圾。老人是个驼背,这使得他原本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老人每次从垃圾箱里拾垃圾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为了拾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不足以够到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 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会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的高兴。 三 这是两个人说的。 一个人说: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唏嘘。 另一个人说:是呀,同样是贫穷,有的人会贫困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