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继平 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此,很多寺院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都会举行盛大的供灯法会,以祈求文殊菩萨慈力加被,予供灯者以智慧。正是在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继平

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此,很多寺院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都会举行盛大的供灯法会,以祈求文殊菩萨慈力加被,予供灯者以智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佛教信徒常称灯为智慧灯。以灯供佛及塔寺,不仅能够表达对佛菩萨的虔诚之心,同时还能够获得四种清净功德。

佛陀在《施灯功德经》中,向舍利弗介绍了以灯供养佛塔所得的四种功德。经云:

“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以灯明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

佛陀认为,以灯明供佛及塔寺能够分别得到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和善友清净的果报。

下面对这四种清净功德分述如下:

身业清净

佛陀告诉舍利弗,如果有众生以各种灯供养佛塔,能够得到身业清净的善报。佛陀在经中还对身业清净作了详尽的介绍。经云:

“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害意,亦常远离偷盗、邪淫。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亦不饮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离不善法及诸恶业。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净。”

佛陀对舍利弗说,如果有人以灯供佛塔,他就能够远离杀生的罪过。不仅不会去杀生,而且连杀生的意念也不会有。至于偷盗、邪淫之类的恶业,就更不会去犯了。供灯之人,对于自己的妻子非常尊重,不会有任何有违戒条的邪行,更不用说对别人的妻子了。在五戒中,酒是最能乱性的东西。有很多人因为饮酒而同时犯了其他四种戒条。有则佛教故事说:一个中年男子,一次喝了酒,见到邻居家的一只公鸡来到他家,他便将公鸡宰杀吃了。邻居家的妇女来他家寻找自己的公鸡,男子谎说没见到。他见妇女有几分姿色,便强行将其奸污。这个男子就是因为饮酒,同时犯了五戒。可见饮酒的危害之严重。而对于供灯的人来说,他就能因供灯的功德,不饮酒放纵自己,更不会去造作各种杀生的恶业。

佛陀在身业清净中,以五戒中除不妄语戒之外的四戒为例,告诉舍利弗,供灯之人不会造作这四种恶业,从而得到身业清净。

口业清净

中国古谚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因为不注意守护口业,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有的甚至是遭致杀身之祸。历史上的杨修之死,不仅是因为他自耍小聪明,而且是他信口开河所造成。

在佛门五戒中,佛陀更将口业清净作为重要的戒条,警醒佛弟子守护。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在细微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下口业。但是对于那些以灯供养佛塔的人来说,他们就能因供养佛塔的功德,得以口业清净。

佛在《施灯功德经》中说:

“舍利弗。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长,有所发言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粗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有所发言,润语、软语、意乐语、不粗语、悦耳语、美妙语、入心语、多人爱语、多人乐语、可爱语、可乐语、能除怨语,恒作如是种种美妙语。复离绮语,不作异想异语,不作异印异期覆障实事,不烦广说,不非时语,恒究竟语。舍利弗,如是远离不清净口业,成就清净口业。舍利弗,是名口业清净。”

佛陀认为,供灯之人,生生世世都不会妄语。他对于所说出的话,如果没有亲眼见到,亲自听到,不会妄说。即使亲见的事物,他也要经过核实后才发表言论。假使有人让他妄语,他为了坚持事实绝对不说,更不会搬弄是非,破坏团结。他所说的话都是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些人不欢喜的话、粗话、脏话、使人怨恨的话,他绝对不会去说。他所说的话都是温润柔软,悦耳美妙,人所爱乐。供灯之人从来不会说各种绮语,异想之语,常常远离各种不清净的口业,常得口业清净。

意业清净

佛教常劝佛弟子要做到三业清净。在三业中,意业是其中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造作的身业和口业都是由于造作意业而引起的。在意业中,贪瞋痴三毒是人经常犯的。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很多人都会见财起意,见人比自己优秀心怀怨恨,心中常会有各种愚痴之念生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因为贪瞋痴而引起的祸患不胜枚举。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