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弥勒学说,有无著、世亲兄弟。无著造有《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摄大乘论》等。世亲造有《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世亲之后,又有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广造诸论,使弥勒之学,极盛一时。唐玄奘法师从戒贤学,回国后与弟子窥基专弘唯识。弥勒之学,兴旺于初唐,流传于日本、朝鲜等国。 弥勒在我国的传说 弥勒在兜率天内院,不动本际,应现十方,若凡若圣,不可限量。传我国六朝齐梁时傅翕,五代梁唐时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现录其事迹,供研究者参考。 傅翕(西元497——569年),号善慧,浙江义乌林乡人,父名傅宣慈。十六岁纳刘氏女妙光为妻,生二子曰普建、普成。一日,一个印度和尚嵩头陀访之,与傅翕说:‘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返?’因命临水影,见圆光宝盖。傅翕笑答曰:‘□轕(编者按:此地是否为“轕”字存疑)之所多钝铗,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可栖也。’傅遂于此山躬耕而居之,日常营作,夜则行道。自谓得首楞严三昧。如是苦行七年。时梁武帝称帝,崇尚佛教,傅上书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因,涅盘为名。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人间天上,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皆禀六斋’。书进,诏遣迎至。帝问:‘从何而来,师事何人?’答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异日,武帝请讲《金刚经》,傅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傅曰:‘陛下会否?’答曰:‘不会’。一日,傅讲经次,帝至。众皆起,傅端坐不动。众曰:‘圣驾临此,何不起?’傅曰:‘此地若动,一切不安。’太建元年(西元596年),嵩头陀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傅曰:嵩公兜率待我,不可留也,四月二十四日趺坐而终。著有《心王铭》传世。临终时对弟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 布袋,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奉化县人。自称契此,世莫详其姓氏,但称之为长汀子布袋和尚。常手持锡杖,身背布袋,出入聚落、田野间,后面有十八个小儿竞逐之。见醯醢鱼菹物,辄乞入口,余投袋中,至阛阓处,开袋尽取撒下,请众观看。常以纸包屎物示人说:‘这个兜率内院的。’乞食所至,酒庐屠肆,皆姿其饮啖。遇雨,晨起曳高齿木履,竖股卧大桥上,是日必晴。遇晴,系草履疾走,是日必雨。抵闽,有陈居士者馆遇甚欢,及游两浙书偈于门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清洁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至四明,与郡人蒋宗霸游,往来甚密。一日共浴长汀溪中,使蒋揩背,视师背上有四目,炯然光彩,惊作礼曰:和尚是佛也。师曰:‘勿说,吾与汝相聚三四载,可谓有大因缘,吾当去,汝勿忧也。’贞明三年(西元917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岳林寺庑下磬石上。邦人建塔于封山之原,其山皆岩石,石之洼穴,皆师之遗迹。晋天福初,莆田县令王仁煦,遇和尚于江南天兴寺。后又遇于福州官舍,出怀中圆封书,诫王曰:我七日不来,则开看。王如诫,开圆封,内诫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后书九字云:‘不得状吾相,此即是真。’至是乃知和尚为弥勒也。宋绍兴间,岳林寺住持圆明为新造封山塔亭。冯斯道等又施四围群山,为增广基地。崇宁三年(西元1104年)住持昙振募捐建阁于寺后,塑像于阁内。天下佛寺山门供师像,肇始于此。 如傅翕事梁武帝,著《心王铭》,此与弥勒善交流望族,修唯识观,似有相同之处。布袋和尚笑容满面,心量广大,给人们一种皆大欢喜的享受,这正是慈心观的体现。 弥勒菩萨偈语选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插秧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