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持守五戒(慎独)(2)

妄语的人通常爱撒谎,且喜欢不懂装懂,常常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妄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智慧不够,导致知见不明,贡高我慢。很少有人会说自己认为不对的观点,都是觉得自己的见解很英明或者独特才显示于人前。 佛经

 妄语的人通常爱撒谎,且喜欢不懂装懂,常常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妄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智慧不够,导致知见不明,贡高我慢。很少有人会说自己认为不对的观点,都是觉得自己的见解很英明或者独特才显示于人前。
  佛经上说:众生内心有嗔恨、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过,或说话挑拨离间、恶口骂人、说不实的话欺诳他人;或说秽语、无意义的话,乃至毁谤佛、法、僧及一切众生等。由于口犯种种过失,导致今生有所言说,人不喜听、亦不信受;乃至后世贫穷下贱、容颜丑陋。
  许多时候,自己的嘴巴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古人讲慎言,就是告诫说话要多加考虑,切不可信口开河,不知深浅,没有轻重。一个人说话前应该三缄其口,应该说的话则说,不应该说的话绝对不能说。
  故若能在生活中持守不妄语的戒律,不光会远离口过的种种恶报,还能够使得自己的人际关系趋于良好,使得他人不因言语而起烦恼,也不会因为多嘴多舌让他人讨厌自己,更不会因为不懂装懂而招引别人的嘲笑讥讽。因此,说话要慎重。我们应当时时保持一颗谦卑心,恭敬心。时时反观自心,不向外求,这样就可以少说妄语。
  五、不饮酒,即是不要以酒精来麻痹或者刺激自己的神经,以此来保持自己的理智,当然,这也当包括不吸食麻醉剌激的毒品。
 戴安娜王妃之死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其司机酒后驾驶;著名的某歌星之死是由于他自己酒后驾驶;某著名的相声演员之死也是由于酒后驾驶;还有一些著名的球星,由于过量饮酒,导致在酒吧与人发生冲突大打出手,还有一些人酒后控制不了自己言行,又哭又闹出尽洋相……
  由此可见酒的危害是有多么的巨大,它使人丧失理智和清醒的头脑,使人精神产生幻觉,容易在冲动的情绪下做出一些后悔莫及的事情来。所谓“酒色之徒”、“酒后失言”、“酒肉朋友”无不是负面之词。
  因此,若能在生活中持守不饮酒的戒律,就能经常保持头脑清醒,维持正常作业,不致醉酒闯祸,导致身败名裂;不致借酒行凶,奸淫邪盗;不致醉酒驾驶,导致意外;不致损害健康,丧身失命。所以,佛说凡是佛弟子,不得饮酒,免招苦果,丧失人身。
  综上可知,杀、盗、淫、妄、酒都是罪恶的媒介,是丧失人身的主因,而贪、嗔、痴又是导致杀盗淫妄的罪魁祸首。因为人心自从无始以来,便蕴藏着贪、嗔、痴等毒素,加以外界物质诱惑,色情迷惑,环境蛊惑,遂形成人性的弱点,最易侵犯他人,满足自己,不是因贪嗔而杀盗,便是因愚痴错觉,而妄语、而饮酒。如果人皆不杀生,一定可以保障他人生命安全,人间怎会发生凶杀、残杀、谋杀、暗杀、奸杀、自杀等罪恶行为,世界又怎会弱肉强食,发动战争?如果人皆不偷盗,自然可以保障他人财产安全,社会何来强盗与小偷?人与人间怎会有互相欺骗、奸诈等邪恶行为发生?如果人皆不邪淫,在家居士可保障婚姻安全,出家人可保障人格安全,梵行清净;社会何来非礼、强奸、通奸,以及桃色纠纷?如果人皆不妄语,必然保障彼此权益,促进人间亲善、和谐、合作,何来是非口舌?以及人为的灾害与祸患?如果人皆不饮酒,一定保障健康,繁荣社会,不致荒废正业,及招致种种意外的损失与不幸。是以佛制五戒,令人克制自己,保障他人平安。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爱护自己,保持人身不失,就应该真诚地受持五戒,奉行十善,作为提升自己的阶梯,也是转凡入圣成就我们自己的人生之道。所以在生活中持守佛教五戒,直接可以规范人的身心,改善自己,提升自已,间接可以杜绝社会罪恶,净化人间。

摘自《浙江佛教》2009年第3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