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八戒学处(育因法师)(2)

乙三、净业正因 这个戒法跟我们所修的 净土 法门又有什么关系呢?蕅益大师他就说到:‘持戒为本, 净土 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前面这两句‘持戒为本,净土为归’,是祖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尤其是在末法

乙三、净业正因

这个戒法跟我们所修的净土法门又有什么关系呢?蕅益大师他就说到:‘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前面这两句‘持戒为本,净土为归’,是祖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尤其是在末法时代,要能够得到当生的解脱,这是很重要的关键处。学人想,在座的诸位大德都已经很了解,末法时期唯有净土法门是我们主要的解脱依凭,所以就不再多加叙述。那么为什么要以‘持戒为本’—以执持清净的戒法为根本呢?在《观经》当中,佛就说到:‘欲生彼国,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就是我们常所听到的《观经》三福。意思是说,发愿想要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人,最初下手的修行方法,应当要修习三种的福。这三种福当中,第二个就是戒福,这个是属于出世间的福。其中的‘具足众戒’,包括了四众弟子的戒法。所谓的四众弟子,就是出家的二众—比丘、比丘尼,还有在家的二众—男女居士。在家二众的戒法就是先受三皈依,然后进一步的来受八戒、五戒,还有在家的菩萨戒。出家二众的戒法呢,就是比丘的两百五十条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条戒,以及梵网菩萨戒。这个梵网菩萨戒也通于在家众。所谓的‘具足’就是四众弟子各个按照自己的本位,具足圆满的来受持戒法,而且能够轻重等持。犯戒就是造罪,能够持戒是自己修福,所以持戒就有大福报。以这样的福报,加上念佛法门,必定就能够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中品中生,乃至中品上生。中品上生的情形,在《观经》里面它说到:如果有众生他能够持这个五戒跟八戒—八关斋戒。或者修行诸多的戒法,也就是进一步的来受持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并且不造做五逆的大罪,也没有众多的过犯。在家出家都能够持戒持得很清净,以这样的善根回向发愿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旁边就围绕著许多的比丘眷属,佛就放出金色的光明来到这一位行者的处所,为他来宣说‘苦、空、无常、无我’这个道理等等的。这个时候,行者见了以后,内心当中就会生起大欢喜心,即刻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够听闻说法的声音,当下就能够证得阿罗汉果,所谓的三明六通,具足八解脱。这个是中品上生的情形。如果能够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斋戒,或者是一日一夜持出家的戒法,而且也都威仪无缺,这样的话,就可以中品中生。在《大阿弥陀经》也说到:‘如果能够端身正心,断除爱欲,斋戒清净,至心来忆念阿弥陀佛,持诵名号,想要求生阿弥陀佛的刹土。那么这位行者他命终之后,就必定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因此我们可以了知,修净土法门的人,想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是不可以离开这个戒法的。所以祖师才慈悲的开示我们‘持戒为本’,以执持清净的戒法作为一切修行的根本。这一句话是非常的有道理。前言的部份,今天就做一个说明。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先说到这儿。正文的部份,我们下一堂课再继续来说明。向下文长,付于来日。回向。

讲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