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要·第三章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8)

在迎接的人群中,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迎接我第一个人不是你,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见空

   在迎接的人群中,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迎接我第一个人不是你,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三)乞富不乞贫
   根据佛制比丘乞食是次第行乞,可是须菩提离开精舍后,总是到富有的人家去行乞。不管路程多远,他都要赶到富贵人家去,否则宁愿饿着肚皮也不行乞。日子久了,一些比丘批评他看不起穷人,贪嘴好吃。须菩提向这些人解释说:我向富人行乞,决不是为了贪图美味珍肴。如果好吃,我就不会出家学道。为什么我不到穷人的门上行乞?因为穷苦人家,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那里还有多余的饮食供养我们?我们没有粮食救济他们,已经十分内疚,怎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富人施舍区区一餐之食,不啻九牛之一毛。这即是我乞富不乞贫的原因所在。
   一次摩诃迦叶对须菩提说: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福多,何必锦上添花?迦叶的话,无疑是对须菩提的批评。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佛陀对他两个人都不赞成,曾诃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地纠正了乞富不乞贫的做法。迦叶着重苦行,依然我行我素,佛陀也不勉强他。
   (四)无诤三昧
   须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阔达自在,为诸比丘敬佩。但也有人对他冷讽热嘲,说他整天痴痴呆呆,一点也不活动,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些比丘听了这话,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须菩提劝这些好心的人说:修道的人要将讥嘲毁谤逆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缘,可以依此消除业障,加强信心。再说诸法空性的真理,是无我无人,无彼无此,无高无下,无凡无圣,平等一相。辩白和诤论,是有胜负心,与真理相违。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争。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欣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须菩提回答说:您老人家对我的称赞,真不敢当。我决不承认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若我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我执还未断除,终日还沉溺在有证有得的法执之中。其实舍利弗、目犍连才是真正的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里坐禅,一天忽感四大不调,身心非常疲劳。在病重的时候,他结跏趺坐,端身正念着。引发身体病苦的原因,有的是过去的业报现前,有的是现生违缘的关系,用医药不能彻底根除,唯有深信因果,忏悔罪业,修习禅观,从心不苦到身不苦。经过正念和禅观之后,他顿时感到身心轻松自在,疾病也霍然痊愈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