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三藏法数》、《教乘法数》,以及《藏乘法数》、《贤首法数》、《大藏法数》等书流通,对于今日佛子在认识佛教义理及各宗各派的思想传承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兹由「一」顺次条列若干佛门常见法数名相如下:
  
   一、有关一的法数:

  一刹那:极短暂时间。

  一弹指:短暂时间。

  一阐提:极恶、缺乏善根的人。

  一心二门:一心含真如、生灭二门。

  一心三观:于一心中观空、假、中三谛。

  一心不乱:专注一境,心不散乱。

  一念三千:凡夫一念当中即具足三千世界的诸法性相。

  一念不生:不起任何心念的境界。

  一真法界:诸佛平等法身,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

  一实相印: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

  一切种智:佛智,尽知诸法总相、别相。

  一生补处: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

  一瓣心香:心怀精诚崇敬,如同焚香拜佛。

  一大事因缘:佛陀出现于世间的唯一大目的,是为开显人生的真实相。
  

   二、有关二的法数:

  二执:我执与法执。

  二障:由我执生烦恼障,由法执生所知障。

  二足尊:佛陀的尊号。谓于人中的最尊最贵者。

  二入四行:理入与行入,行入包括四行: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与无色界四天,计二十八天。

  二六时中: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三、有关三的法数:

  三宝:佛、法、僧。

  三藏:经、律、论。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毒:贪、瞋、痴。

  三学:戒、定、慧。

  三慧:闻、思、修。

  三身: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三业:身、口、意的造作行为。

  三昧:又作三摩地,意译为等持、正定。

  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三十二相:转轮圣王及佛陀应化身所具足的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的形相。

  三十三天:六欲天中的忉利天。

  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三世因果: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

  三转*轮:佛陀三转四谛的*轮:示转、劝转、证转。

  三聚净戒:大乘菩萨的戒法,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饶益有情戒)。

  三坛大戒:我国出家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阶段,称三坛大戒。

  三师七证:出家众受比丘戒时,须具三大师及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

  三衣一钵:比丘随身之物。

  三不净肉:《十诵律》所载三种不许食用之肉:见杀、闻杀、疑杀。

  三千大千世界: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观。指一佛所教化的区域。

  三大阿僧只劫:为菩萨修行圆满至于佛果所须经历的时间。

  三事人胜诸天:能勇猛、能忆念、能梵行。

  
   四、有关四的法数:

  四谛: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的真理。

  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利行摄。

  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

  四念处:于身、受、心、法四境,生起不净、苦等观慧,以集中心念。

  四威仪:行、立、坐、卧四种威仪。

  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四悉檀:佛化导众生的教法,即世界、各各为人、对治、第一义四悉檀。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禅八定:指色界天的四禅与无色界天的四无色定,合而称为四禅八定。

  四生九有:四生指众生出生的方式:卵、胎、湿、化。九有指九种有情的住地。

  四事供养:供给资养佛、僧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四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四不可轻:小王子、小龙、小火、小沙弥等四小不可轻。

  四大不调:组成人体的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不调和,感到不适。

  四大金刚:寺院中的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指东面的持国天、南面的增长天、西面的广目天、北面的多闻天。

  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菩萨:大悲观音、大愿地藏、大智文殊、大行普贤为四大菩萨。

  四大部经:指《华严经》、《宝积经》、《般若经》、《涅槃经》等四部经典。

  四大教难: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等排佛的「三武一宗法难」。

  四大圣地:指佛陀诞生的蓝毗尼园、成道的菩提伽耶、说法的鹿野苑、涅槃的拘尸那城。

  四大论师:又作《婆沙》四评家。指迦腻色迦王时代的法救、妙音、世友、觉天。

  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

  

   五、有关五的法数: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酗酒吸毒。

  五逆:弑母、弑父、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项重罪。

  五欲: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或色、声、香、味、触五种欲望。

  五蕴:类聚一切有为法的五种类别:色、受、想、行、识。

  五利使:即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五停心观:息止惑障所修的五种观法: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无我观、数息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