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和
传统的文化,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经验的结晶,但随著时代慢慢发展,有时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便需要有现代法门的增加。因此,传统的不是完全对或不对,现代的也不全然是好或不好,最好能将前人智慧经验的传统,配合现代潮流的发展,彼此融和,才能永远为世人所需要。 同样的道理,佛教的发展自不能一味的保守传统,虽然佛教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但传教的方式可随著时代发展而改变。尤其佛教不但要传统与现代融和,更要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这是佛光教团推展人间佛教的方向,也是佛教发展的时代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然有了具体的成效。 例如,过去佛教保守传统的苦行色彩,对于建筑巍峨的现代化寺院,以及装设冷气、地毯,使用电器设备,布置富丽堂皇等,即被认为是违反佛制,没有修行。其实佛陀所说的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七宝楼阁、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八功德水等,极尽庄严华美,可见信仰佛教不是一定要穷苦寒酸,不是一定要贫穷受苦才叫修行,佛教其实是个富有、快乐、幸福的宗教。因此,为了推展佛教,为了在人间建设净土,今日的佛教已普遍懂得要重视净财,重视安和乐利的生活,重视现代化的设备与弘化方式。 再例如,在过去佛陀时代,佛陀证悟以后就经常运用各种神通变化来示现,有时不但以身作则,列举本生、本事说明,甚至不厌其烦的「三转*轮」,乃至用种种譬喻,以及长行的散文、重颂的诗词等方式传教,并且鼓励流通四句偈,赞扬、受持、读诵、书写、供养等十法行的功德,凡此都是为了摄受众生。现代有作为的佛弟子不辜负佛陀的嘱咐,把传统做创新的设计,例如制作图表、标语、传单、海报,或是出版报刊杂志等;有时用诗歌、格言等智慧语录传播佛法,甚至结合现代科技,运用电台、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正如出广长舌相宣流佛陀的法音。 过去佛教非常重视行脚云游、旅行参访,甚至经论中经常提到,天人总在饭食经行后,以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现在佛教到了中国,对于朝山礼圣、寺院参访、座谈联谊等活动也都十分重视,因为藉此可以广结善缘、增广见闻。这也是传统佛教的现代化呈现。 佛陀住世时,每次说法都有天人散花作乐,有飞天歌舞供养,以增加法会的生动,所以当初灵山胜会,佛陀说法时百万人天的盛况,至今犹为世人所传颂。佛陀示教利喜,善于运用各种方便法门。现代佛教传戒,戒师、戒子在请戒时以香花迎请十方诸佛,甚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渔山梵呗与各种佛教赞偈,舒缓和雅的梵音与飞天优美的舞姿,同样能令人心生欢悦。因此,现在佛光山与佛光会也在世界各地道场,甚至国家殿堂等,教导信徒用梵音乐舞赞佛,让法会的讲者、听者可以融和一致。 过去佛教僧团重视六和敬的制度,现代佛光山教团主要也是以法为中心,强调法治重于人治,讲究制度领导、集体创作、职务轮调、序列等级、僧团立法等,这都是不违传统佛教的现代管理。 佛教重视内心的修为,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现代提倡心理谘商、心灵净化、心灵医疗、心灵改革,无一不是运用现代各种方法,把传统开示于中呈现,乃至佛陀倡导四姓平等,现在主张僧信四众一家,这都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 现代社会讲究企业经营、投资理财;过去释迦牟尼佛也重视经商之道,重视储蓄布施,例如《杂阿含经》说:「种田行商贾,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有了金钱,如何理财投资?《阿含经》也有四句偈说明:「一施悲和敬,二储不时需,三分营生业,四分生活用。」 现代人讲究家居生活;过去佛陀时代即重视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例如维摩居士「示有妻子,而修梵行」。现代人重视人际关系,包括亲子之间、夫妻之间、亲友之间、主雇之间、师生之间等等,在《善生经》中,佛陀对上述种种人际相处之道,均有很好的指导。 总之,无论是传统佛教或现代佛教,其实都是佛陀的法音宣流,都是要能示教利喜。因此,佛光山的发展或佛光会的成立,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把传统的佛教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