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个是什麽心,这是菩提心、涅盘心、真如心、佛心、又是常住真心,各位可能还未明白,现在显浅的解释一下: 所谓明心,就是明白烦恼未生以前的那个心,烦恼是後来有,有无明便有烦恼,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始劫以来的烦恼迷了心,烦恼本来无,本来无烦恼的心是如何?我们要明白。若烦恼本来有,无一人可以成佛,因烦恼本来无,我们就有机会成佛,只要悟到烦恼本来无,便明白到无烦恼的清净心,直修至成佛。 本来无烦恼的心是什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烦恼,有烦恼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生死,生死是後来有,生死未生以前本来是无生死,无生死的本来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涅盘心、真如心、佛心,我们以这个无生死的涅乐心修行,直至成佛。 是否要待烦恼灭了方可以见这清净菩提心?不是,有烦恼时亦可以见,因为烦恼不能染污菩提心,有烦恼的时候,方可以在烦恼中识取本来无烦恼的清净心,不过,一定要有善知识指点,又要自己拼命修行,两种因缘和合,可以不断烦恼,即见菩提。 生死本来无,众生有生死,清净心无生死,不一定要离生死才见涅盘心,在生老病死的几十年间,可以见到无生死的涅乐清净心,不过,也是要有善知识指点,自己的勇猛精进。 然则如何用功方可以见到涅盘心呢?经题说般若波罗蜜多,若想见清净心,就要靠般若波罗蜜的力量,般若是什麽?般若是佛母。世人只有聪明,称为世智辩聪,来自背心取境,就是违背自心而取外境,取境时必有一个我在,背心取境学究世法,名向外而学,不能离开一个我字,有一个我来积聚学问,叫作聪明,所以世间的聪明智慧肯定有我,而聪明人的我见很重,越学问多,我见越重。 有我是有为法,般若不是有为法,而是背外境求明白自己的心,明心肯定没有一个我在,心明则万法齐观?万法不离自心呀!明白了这个心後,三世诸佛在□许,十方世界在其中,十方世界也清楚,明白了这个心後,不论中外文字,甚至鸟兽之语言也清楚,得语言陀罗尼,所以明心时万法皆通,但一定无我,无我而万法皆通就是般若智。 般若,一般称作智慧,但我认为要加多两个字?菩提,菩提智即是般若,菩提就是佛性,从佛性流出智慧就是般若,不是向外学有般若,向外学只称聪明,不称般若,唯有离境明心,明心生智慧,就叫作般若。 背境观心,眼自看,看自己,不是看人,看自己则知自己的过失,能够反醒,把自己的过失洗得乾乾净净,所以六祖云:「若真修道人,常自见已过。」为什麽我们不能常自见已过?皆因我们的眼不是自看,而是看人,看人又如何见到自己过,一定要回光返照,然後才见自过。眼自看是否很消极而不够积极?不是,自看是积极不是消极,自看到一程度,肉眼便出生天眼,天眼现前,天上天下也见到,天眼无碍,也可以见到极乐世界;自看再进一步,慧眼现前,无我,生死一时空,能出三界;再进一步自看,法眼也现出来,一切法都知道,六度万行乃至八万四千法门,皆能清楚了知,到後来佛眼亦现前,见佛境界,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佛的功德,一一都清楚。 如果我们眼能自看,不向外看,便能具足五眼,因此,般若不是向外求,般若就是自看、自见。 昔日五祖命六祖作务,六祖答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便是福田,末审和尚教作何务?」智慧从自心生出来,不离自性,这便是福田,可知六祖一开始便懂得自看,但自看是难事,眼看人容易,自望则难得很呀! 所以眼不易自见,耳不易自闻,心不易自觉,意不易自知,自看自观,不是容易,但我们一定要向这个地方下手。 昔日马祖有一弟子,名石拱禅师,未出家时是一个大将军,喜欢射鹿。有一天,经过马祖的道场,马祖问他是何人,他说我是个猎士,要射鹿,马祖问他一箭射多少只,他说一箭射一只,马祖说:「你不懂射。」「我不会射,然则和尚懂射否?」马祖说:「我懂射。」「那你一箭射多少只?」祖曰:「一箭射一群。」猎士曰:「彼此是众生,何必一箭射一群呢?」马祖曰:「你既然明白这道理,何不自射?」「若教某甲自射,无下手处。」你看,射鹿有下手处,自射却无下手处,马祖即时赞叹:「这汉历劫无明,一时倾尽。」自射无下手处即无自己,所以历劫无明,一时倾尽,彼因此出家。 你要知道呀,断烦恼若一个一个的来断,需要很长久的时间,若能自断,所有烦恼,一时都清。烦恼从甚麽地方生?从我而生,无我,烦恼便尽灭,所以自看、自见,是最妙的法门,但是,无下手处。因此,般若不是向外而求,背心向境-有我,属世智辩聪,背境求心-无我,明心生智慧,智慧不离自性,便是般若。 有了般若又如何?般若波罗蜜嘛! 何谓波罗蜜?即到彼岸之意,到诸佛、圣人、佛土的彼岸,到涅盘的彼岸,到菩提的彼岸,到常寂光的彼岸,简单的来说:返我们的老家。 到彼岸又作何解?六祖解释得最清楚:「焚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著境有生灭,犹如大海有波浪,故名此岸,离境无生灭,即名彼岸。是故以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无生无灭,是名涅盘彼岸,若聪明有我,见一切法有生有灭,就是生死的此岸,在这个世界,一切都有生灭:国土有生灭、入有生灭、事情有生灭,如水有波浪,此波浪不同被波浪,香港不是伦敦,若到彼岸,离境无生灭,是净土,如水常流通,此水与彼水打成一片,极乐便是娑婆,娑婆也是极乐,是名流通。 有了般若智慧,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清净,清净和合,万法打成一片,是名到彼岸,万法清净,就是波罗蜜多心?心是清净,无生死、无烦恼、无业障。到了彼岸,然後见真如心、清净心、涅盘心。 但般若不是一件物,般若未曾离开一切法,而又不是一切法,般若是无相,般若经云:「色空故,般若亦空,色无我故,般若无我,色无尽故,般若无尽,色不坏故,般若不坏,色清净故,般若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清净,受想行识无我故,般若无我,受想行识空故,般若空。」所以般若不是离开一切法,般若与一切法打成一片,如来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就是因为无一法离开般若。 以观照般若自看、自闻、自觉、自照,背境欢心,无我,故能了生死,古时有一僧人问惟正禅师:「请问和尚,道在何处?」禅师答:「道在眼前。」「道在眼前,为何我不见?」禅师曰:「有我,所以不见。」「有我不见,和尚还见否?」「有你有我,转转不见。」「无你无我,还见否?」「无你无我,阿谁求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