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不了的那味药 在日常生活中,食与药是两个不同概念,食是指饮食,药则指疗病的药物,内涵各异,谁也不会混淆。而在佛教戒律中,不仅将药物称为药,亦将饮食归于药的范畴。也就是说,一切食用之物皆通称为药。 就佛教观点来看,众生之病可分为两种:一是饥渴的故病,一是四大增损的新病。头疼脑热等种种痛苦固然是病,饥渴难耐也同样是病,是由故病所造成。药物的作用乃治疗病苦,饮食能治疗饥渴,自然可称之为药。对治两类不同疾病的药有四种,分别是即时药、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称食为药,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食为五欲之一,欲,希求义。在众生的本能中,对饮食有强烈希求。《孟子》云:食色性也。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饮食列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当我们面对饮食时,若不刻意对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贪著。戒律称食为药,正是要我们将饮食当做药物观想,也就是食存五观中的“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倘能作此正观,食时便不会一味贪多贪好,失去正念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