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3)
宗大师再引二谛之理进行说明:“以教理正之,于一切世出世法之本体中,抉择无有尘许之自性成就,而安立胜义之量,与因果法,亦不爽毫厘,别别决定安立因果名言之量,二者彼此互助,岂成能损所损者哉。于此若得决定
宗大师再引二谛之理进行说明:“以教理正之,于一切世出世法之本体中,抉择无有尘许之自性成就,而安立胜义之量,与因果法,亦不爽毫厘,别别决定安立因果名言之量,二者彼此互助,岂成能损所损者哉。于此若得决定,则可称为通达二谛之义及得佛意者也。”(《略论·上士道》)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皆无丝毫自性。一方面安立胜义,即自性了不可得;一方面安立因缘因果之假相,于因果法不爽毫厘。若将方便和般若对立起来,或将缘起因果和无自性空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
2.缘起法与佛道修行 下面提出另一话题:某些人认为,证得无分别智(空性)是不假于因缘的,这也是对无缘的错误解读。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定和慧的成就亦不例外。就这一问题,《道次第》同样引用诸多经教进行说明:“《秘密不可思议经》亦云:善男子,譬如烈火,从因而燃。因若无者,则当息灭。”(《略论·上士道》)火的燃烧,需要空气和木柴等因缘。若是因缘不具备,火焰便会熄灭。 以格鲁派的观点来看,佛陀的一切品质皆因缘所成。但因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所以,有些因缘应当成就,有些因缘则应息灭。那么,如何进行抉择呢?《道次第》指出,自性见为应当息灭的恶缘,而大悲心、菩提心、六度万行则是应当长养的善缘。同时指出,对不同的缘应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于烦恼须缓,于性罪、遮罪应彻底舍弃,于修习善行、成就佛道则应积极进取。 总之,对当时存在争议的各种思想观念,宗大师皆一一进行审查,并引莲花戒阿阇黎之言作为总结,说明什么该破,什么不该破。 关于分别、无分别的问题,宗大师也指出,某些情况下的某些无分别,也是不应破除的:“谓住于抉择胜义之见上,于余任何亦不作意,专注一趣而修者,非其所破。若非住于抉择胜义理之见,而心不行动,任何亦不分别而住,为修空性者,是所破也。”(《略论·上士道》)见道,应现量而证,此刻的无分别便不能破除。格鲁派认为,无分别唯有在此时方可起用,且须以分别无我慧为基础,方能成就无分别智。至于大乘和尚所说的直接从无分别入手,则是格鲁派不认可的。 佛法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正确认识成佛修行必须具足的条件,准确把握佛法要领,并不是简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一些宗派在建构自宗修学体系时,或是忽略了基础建设,或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余,从而阻碍佛果的修行和成就。宗大师在《道次第》中所提出的“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的命题,对于修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月修订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