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待人”?这是一门最高的学问,有的人尽其一生都没有学好“待人之道”。
为什么呢?主要的是因为人有多种!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要求,所以做人做事很难“尽如人意”;所谓“顺了姑意,逆了嫂意”,做人难就难在不能让人人都满意。 待人虽有种种不同的方便,但是“待人以宽”则是一条不变的定律。待人能够谦虚、尊重,固然重要;但是宽厚、宽容,更得人缘。有些人待人刻薄,待人严峻,如此想要获得人缘、获得别人的认同,实在难矣也! 人与人相交,不要看别人待我们如何?而要看我们如何待人!因为,待人以宽,才肯对人信任、对人体贴、对人谅解、对人包容;一切于宽厚中,才能看出我们待人的道德、待人的智能、待人的用心、待人的艺术。 什么叫待人以宽?什么叫待人以严?试举例明之。 甲走在路上,有人指着他的脚上说:“你怎么把我的鞋子穿在你的脚上,请你还我!”甲否认,二人争执,大吵不已。 乙走在路上,遇到有人指着他的鞋子,说:“你怎么可以穿我的鞋子,请你还给我!”乙一听,便将鞋子脱下来给他。此人后来找到了自己的鞋子,知道错了,便将鞋子还给了乙。乙非常不以为然的说:“既然给了你,我就不要了。” 丙走在路上,有人指着他说:“你穿错了我的鞋子!”丙微笑的将鞋子脱下来给他。此人后来找到自己的鞋子,便将错认的鞋子还给丙,丙还是满脸微笑的把鞋子收了回来。 从甲乙丙三人的处事态度,就可以看出所谓待人以宽、待人不同的艺术了。 宽和的待人,自己也会心平气和、轻松愉快,例如唐朝娄师德的弟弟“唾面自干”,再如春秋时代鲍叔牙之对管仲。反之,一个人如果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甚至严厉的指责别人的不是,如此不但 让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你,自己也会因为不得人缘而愁闷苦恼,真是伤人又伤己。 有个故事说:儿子在家乡因为建房子,为了一道墙和邻居争地,于是写信给在朝为官的父亲,希望父亲出面帮忙讨回公道。父亲接信后,以诗作函回曰:“万里投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所以,“宽厚待人”不但是人际相处之道,也是自我做人的根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