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3)

“ 十六观 ” 、 “ 念佛三昧 ” 、 “ 般舟三昧 ” 等等修法,可见须行人认真修习的。修 “ 般舟三昧 ” 要一天到晚走着或站着念佛。不许坐,不许睡。这是很辛苦的,很难做到。所以本书说: “ 普遍通行的 ‘ 净土
十六观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等等修法,可见须行人认真修习的。修般舟三昧要一天到晚走着或站着念佛。不许坐,不许睡。这是很辛苦的,很难做到。所以本书说:普遍通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也难方便实行。这话讲得很有道理,是很难实行。所以到临命终时都是乱七八糟。舍报安详,一心不乱,更是做不到,因为他没有好好修行。能够安安稳稳的,一点无挂碍走掉的人,当然是有,不能说一个都没有,只是很少很少了。我曾见过一位老太太,她是接受救济的,生活很苦没有钱。那时候,政府每个月只给她八块钱。她只有到菜市场拾一点菜叶吃。在热水瓶里放点剩米饭,到开水房要点开水一胀,变成稀饭喝喝。她一天到晚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提前一个星期就知道自己要走了,这就是预知时至。她告诉那个开水房的人说:今天我泡过了,明天就不来了。开水房的人问她:你要去哪里呢?她说:唉,我要出远门了。以后一个星期大家都没有再看见她。有人说,这个老太太晚上进屋,就没有见她出来过。于是,把她的房门破开一看,老太太已坐在床上坐化了。这就很好啊!

由此可见,净宗行人还是需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禅宗人要做到断惑证真才能证成佛,才能了脱生死。断惑证真就是要把见惑、思惑、无明惑都断除而证见本性。开悟就是已经见到本性,但只是刚到法身边,了了见惑(就是知见)。知见正了心就不会再动摇了,但思惑(就是思想)还未了,对境还要生心,分段生死就不能了。所以净土宗常说禅宗这一点不好:禅宗人参禅虽然开悟了,也不能了生死。还是净土宗稳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到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就是证成等觉菩萨),不再六道轮回了。禅宗是有很多人得到一点知解就以为开悟了,实际功夫并没有跟上去。有些人用功打开本来见到本性,那也只是初到法身边。就象刚刚登上舞台的边缘,还没有到舞台的中间呢!要继续努力用功,心里彻底空净了,才能真正证悟。所以要在境界中锻炼身心,达摩所传第二代祖师神光大师,就是在妓院酒楼里锻炼身心。别人说他:你是个和尚,怎么还往妓院酒楼里跑?他说:我到这里是来炼心的,看看我的心还动不动。所以这才是炼真功夫。当然净土宗人把禅宗说的这么不好也不对,因为这样一说别人就无心学禅宗了。

其实禅宗的立足点和净土宗不同。禅宗假如真的见到本性,纵然习气未了,也只需七升天上七到人间就能了了。他会上上升进,不会再到三恶道中,这就很好啊!现在有人讲:五祖戒,草堂青。意思是说五祖山的戒禅师虽然开悟了,但并没有了生死,再投胎就是苏东坡。并说苏东坡娶了几个老婆,也不能出家修行。其实苏东坡还是不错的,他并没有忘记修行。他是又修道又修佛,也很用功啊!他做了很多诗词歌赋都是与佛法有关的。据说他再转身投胎就是憨山大师了,这不是很好吗?所以禅宗有禅宗的不同,不要再彼此诽谤,应当互相赞叹才好,因为各有各的缘份,各有各的根基。就像我们吃东西,你喜欢吃甜的,他喜欢吃辣的,各有所好。所以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