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一心不乱及念佛要诀(2)

当然印光法师开示里面也教我们在有条件的时候要高声念佛,我们有的时候在一种状态下可能会懈怠,必要时还得要高声念佛。印祖对此也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挑担嘛还要用声音来帮助,何况念佛呢?比如我们在一个状态下,


  当然印光法师开示里面也教我们在有条件的时候要高声念佛,我们有的时候在一种状态下可能会懈怠,必要时还得要高声念佛。印祖对此也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挑担嘛还要用声音来帮助,何况念佛呢?比如我们在一个状态下,光是默默地听,恐怕要懈怠,恐怕要昏沉,要高声地念。所以他用了挑担负重要用声音来帮助的比喻,也说得非常妙。所以呢,好好地细细地在印祖文钞中去寻找答案,寻找消息,利益非常之多。

印祖文钞对经文的微妙解释

  就是经书的解释,也是印祖解释得特别妙。对经书的解释,实质上印祖没有从那一部经的全文作系统解释。但是他对片段的经文解释确实非常精到。比如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解释,心经注解有不知道多少家的注解,怎么解释来解释去,被讲得糊里糊涂搞不清楚,什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印祖用几句话,把它说得清清楚楚,意思是说空与色同样不可偏执,既知色是空,而空也如同色一样的空。这种解释真妙啊!又如,金刚经里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叫寿者相?蛮难弄懂的。我在开封的时候,一个河南大学的老师,有一次我上完殿下来,他把我拦住。他说:“请问法师,金刚经里面寿者相怎么解释?我研究金刚经十年,金刚经的注解看了许多,就是没有弄懂这个寿者相是什么意思。”我呢,当时看到台湾一本杂志上有一个解释,叫贪图安逸名寿者相。他这么一问,我正好用这个新鲜的资料讲给他听。我说:“寿者相呢,就是贪图安逸,不思进趣。”他真的高兴无比哟,他说:我研究了十年,看了十年的注解没有弄通,被你一句话弄通啦。”他觉得他懂了。后来我看了印祖文钞,我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弄明白。印光法师说寿者相就是涅槃相,无寿者相,就是无涅槃相。这个问题再从楞严经上对照就对了。楞严经里面有一句话:如来逆流,菩萨顺流而入。这个境界是什么呢?“如来逆流”,如来就是妙觉。他一到妙觉果位,一刻也不住,马上退回来,叫倒驾慈航。“菩萨顺流而入”,等觉菩萨顺流而入,达到妙觉果位。这句话解释得通的人不多。“如来逆流,菩萨顺流而入”。等觉菩萨,一个脚在门槛里面,一个脚在门槛外面。当他跨进门槛证到妙觉果位时,两脚都进门了,又马上跨出来,倒驾慈航。所以呢,金刚经里面讲“无寿者相”,就是如来的最高境界。证到涅槃,不住涅槃。证到妙觉果位,不住涅槃,倒驾慈航,遍十方界度化众生。没有深入印祖文钞之前,我对人家研究十年金刚经,而用一句话答复得很伏贴,当时很得意。但是发现了印光文钞的妙义之后,才觉得我还是没有讲到位,光是讲一个不贪图安逸,好像有点意思了,但是还不到位。印光法师说,寿者相是涅槃相,无寿者相就是无涅槃相。再看楞严经“如来逆流,菩萨顺流而入”,就明白了很多,而对过去的草率答复,很惭愧。所以有的时候,祖师大德只有一两句话,就能点透奥义,让学人受用无比。文钞就具备这种功能。

念佛亦须学教

  我们学净土,也要扎扎实实学教理,要努力学教。教理上搞不清,有的时候也会事倍功半。我学佛,一开始师父引导得好,就是要我学教理。学教理如果开圆解,就会时劫相倍— —修一天相当于修一劫。所以一开始受到学教的熏陶,算来还是福报。要随分随力,起码要学一些教理基础。学教理则天台教最为殊胜。专门学习天台感觉难的话,可以从研究《弥陀要解》入手。《弥陀要解》是用天台教义讲的。藕益大师对天台教非常的透彻。解释《阿弥陀经》最好的一部注解,就是《弥陀要解》,解释《弥陀要解》最好的一部注解就是《便蒙钞》了。我看了那么多注解,比如圆瑛法师的《弥陀要解讲义》他好像也是依《便蒙钞》讲的,但是没有《便蒙钞》讲得好。《便蒙钞》非常好,对教理分析得非常细。所以这可以一举两得,既对《弥陀经》能透彻了解,又对基本教理有所明白。那么如果说看这个还有难点,那么再去从《教观纲宗》这些方面,摸索一些天台教的基本理路。其实摸到了一点教理基础,深入经论,还是比较省力的,因为学佛的人都是有宿根的,应该前生都有学过的呀,是不是?宿世学过,所以学起来还是蛮容易的呀。你只要定下心来钻进去,一定能理清的。学教很重要,明白了教理用功就不会颠倒啊。是吧?说实话,当你看了《弥陀要解》,看了《弥陀要解便蒙钞》,你再也不会讲净土法门是老太太的交易,是老太太的法门了,反而会明白这是阿弥陀佛、妙法。蕅益大师为此比喻得多深刻啊!“华严奥藏,法华密髓”,这个教法非常了得。是万法归宗的一个法门。印祖他虽然说从自己的一路过来似乎没有专门学教,但他对天台教很透彻,所以对净土法门的认识,有无可伦比的见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