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财作福

了凡先生讲:“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释门”就是佛门。佛门讲的是大慈大悲,其修行的方法和手段无量无边,多不胜数,但在所有的方法和手段中,总以“布施”为先。而“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
了凡先生讲:“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释门”就是佛门。佛门讲的是大慈大悲,其修行的方法和手段无量无边,多不胜数,但在所有的方法和手段中,总以“布施”为先。而“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所谓的布施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舍字而已,也就是要做到舍己为人!“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的佛菩萨们,完全能够做到舍己为人,内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外舍“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凡是自己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是不能舍的!

对世间人来讲,往往最重要、最难舍的就是钱财,如果一个人能够舍得钱财,舍得身外之物,就很不错了;要让他内外都舍,一般是办不到的。经常布施的人,有很多好处,对内可以破除自己的悭贪之心,对外可以救济别人的急难,果报就更不必说了。虽然最初的布施会很勉强,但慢慢就会处之泰然。因为布施可以洗涤我们内心的私欲,袪除自己的执着和悭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这一点我感同身受,由于自己上孝双亲、下养小儿,还要时不时地救济几个在农村的哥姐,家庭负担也比较重。因此,刚开始布施,数量都很少,除去集体组织的捐赠外,自己布施的对象也会特别慎重地选择。后来,随着捐赠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不再那么特别计较多少了,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布施的渠道也越来越宽,如助印《弟子规》和《三字经》等书籍、向受灾群众捐赠完好的衣物和被褥、捐赠失学儿童、救济路边乞讨者、救济特别困难者、向有关福利基金会捐款……等等。

一切都是随缘布施,自觉而为,心态安然。

所以,佛陀教化众生修行从哪里做起呢?也是选择从布施做起。净空法师学佛,第一次见章嘉大师时,说:“我知道佛法好,我很想学。不知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的契入呢?”章嘉大师就告诉他:“有!看破、放下。”净空接着请教:“从哪里做起?”大师说:“布施。”净空很听话,回去就真干,做了也果然就有效应。这个效应是什么呢?那就是把一向悭贪的心减轻了。断,当然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可以减轻贪心、吝啬心;对外又可以帮助别人,这便是布施的恩惠。只要能够坚持布施下去,“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的一切烦恼都将会被布施掉。布施也许前十年做得很勉强,但之后慢慢就能成为习惯,到最后几乎连痕迹都没有,我们的心地也会因此而变的特别清净。



有志于行善积德的朋友们,不妨先从财布施做起,只要诚心诚意,不求回报,所积之善都是真善。如此实验十数次,看看你自己的心地有无应验?



如果有条件的朋友,还可以一同帮助传播这些善知识,行法布施;有机缘见义勇为、维护正义的,可行无畏布施。当布施成为习惯时,自私自利的心就小了,为人民服务的心愿也自然就达成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