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宗教不是保险公司 两岸统一要用“爱”(2)

凡事求自己,无须抱怨 现在就业不容易,很多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犯难。他们抱怨国家、社会,抱怨别人,感觉不公平。星云大师说,抱怨是不对的。对于在校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将来怎么让别人接受自己。“与

凡事求自己,无须抱怨

现在就业不容易,很多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犯难。他们抱怨国家、社会,抱怨别人,感觉不公平。星云大师说,抱怨是不对的。对于在校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将来怎么让别人接受自己。“与其责怪别人,不如想想自己准备好没有。条件不好,本领不够,人家当然不接受你!”

星云大师鼓励学生们,要学有专长、勤劳诚实、做事认真、为人正派。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积累起来,这就是财富。能成为中大学生,已经拥有很好的因缘,要努力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条件。“不必去求神明、凡事求自己。”

85岁的星云大师关心社会凡事尽心竭力:世间如污泥,勉自己如莲花

在中大的演讲会开始前,星云大师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

“净土”就在我们心中

羊城晚报:您为何选择到大学讲“财富”?

星云大师:大学越来越重视佛学智慧了。我选择讲“财富”,因为我说的“财富”和社会上大家讲的不太一样。比如学问便是我们的财富。上次我在这里讲般若。般若是智慧,也是财富。世界之大,哪些不是我们的财富呢!现在的社会不应一切向钱看,应该向智慧、慈悲、劳动等看。我们的内心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需要不断发掘这种财富。

羊城晚报:您对大陆学校重视佛教教育有何看法?

星云大师:其实不应该把佛看成神。释迦牟尼佛就是个教育家。他倡导教育,认为教育就是让人觉悟,人悟道了,觉醒了,教育就成功了。

羊城晚报:佛教讲究“净土”。您提倡“人间佛教”,并到处参与社会活动。您如何理解“净土”?

星云大师:“净土”,就是让现实世界更美好。“净土”就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心不受到污染。

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羊城晚报:有时理想和现实会发生冲突,这时候是坚持理想还是委曲求全现实起来?

星云大师:人世间,凡事都求和谐。比如夫妻结婚,男女之间要相互调和,才能和美。理想和现实矛盾的时候迁就哪个?我认为两者一半一半。这个世界万物都是这样,要众愿和谐、均衡,才能成事。

羊城晚报:有人关心时事关心社会,但会很累很心烦;有人只关心自我世界,乐做闲云野鹤,倒也逍遥。如何看待这两种人?

星云大师:太阳温暖了大家,但自己没有减少什么。关心国家和社会,是一种责任感。人忙心不忙,自己并没有得失。比如我个人,今年80多岁了,我关心社会,凡事尽心竭力,就是一种使命感,没有任何功名利益在里头,就不觉得辛苦。

世间如污泥,勉自己如莲花。活在世上,社会我要帮忙,灾难要救济。日本地震中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失去了父母还忙着救灾,很让人感动。对国家、民族、同胞,不能没有心。不关心社会,那不是清闲。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享受牺牲,享受奉献。

未来两岸统一,要用“爱”字

前不久,广东媒体访问团到访台湾时,星云大师也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羊城晚报:近几年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如何看待这种交往?

星云大师:原来的交往以经济活动为主,现在文化交流多了。我想,未来两岸统一,要用一个“爱”字。两岸是一家人。现在中国领导人提出对台湾搁置争议,进行越来越好的合作,我想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羊城晚报:您觉得佛教教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可以借鉴?

星云大师:五千年中华文化中,“和谐社会”都是个目标,是个标杆。我认为“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的价值同等重要。佛教很重视和谐。我们穿的衣服,无论红的、黑的,只要和谐就很漂亮;我们的肠胃只有和谐,才会健康;做的饭菜,口味和谐才好吃。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两岸和谐发展才能共同繁荣。

羊城晚报:陈光标高调做慈善引起热议,您如何看待明星做慈善?

星云大师:慈善人人都应做。陈光标好名,为了名声去做慈善,所以有批评的声音,但毕竟是在做好事,我认为不应该批评。批评者自己应该想想,你做善事了吗?从这一点上,你还不如人家呢,不够格批评人家。

羊城晚报:佛家讲究“修行”。大陆电影《非诚勿扰》中有句台词:“活着就是一种修行”,您怎么理解?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