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等如梦,人生谁百年,大众莫起疑,念念弥陀佛,功德具足生净土。 4·我真相信 学佛人第一,必须要先相信因果关系,不相信因果报应者,虽然对于圣理高谈阔论,也只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对于修道过程中并没有真实的价值,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苦乐报应皆受因果的支配,我等佛弟子实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世间万事万物皆由因缘结合而成的。经云:‘缘聚则成,缘散则灭’。故尝言世事无常,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不可能永恒不变的。诸如积善所得福报努力奋斗所得的成就与一切享受和快乐也都只是暂时,是不可靠,不究竟的,唯有无生无死才是永远的快乐,也才是最究竟的。 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假使百千劫,善恶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当自受。’例如:自己一念之善帮助他人,使人脱离困境,被帮助者必然感激在心,一有机会便思图报,而自己受了报答则会铭记在心,思报于他日,如此礼尚往来,使得双方结下不解的善缘,这便是善的因果报应。反之若自己心存恼恨,则必然会得罪他人,致使他人怀恨而予报复,如此一来自己更是起了不快之感而伺机报复,于是仇家相对,冤仇愈结愈深,不得安宁,这便是恶的因果循环。 苦乐果报,虽属短暂而非永恒,但若不谨慎小心,仍会招来许多苦恼,我们应当了解,今日的快乐固然是宿世所修的福报,理应珍惜,若执迷享乐中,骄慢自恃,待福报享尽时,终必堕落于痛苦之中,悔时已晚。反之,今日遭逢逆境环境不佳,若能从此痛下决心,改恶修善,广植福田,亦能转苦为乐,由此可知,善恶因果实操纵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一切报应的起因只在一念之间。 因缘是和合的,是顺其自然的,是强求不来的!您若确切认识‘因缘与因果’相信你将会在日常生活上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与是非,而自求多福。 5·清净自心 常听人说:‘其对于人、事或一切周遭环境的感受,端赖当天的‘心情’而定;处事的得宜或缺失,都与心情有关,而心情的变化,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定!’乍听之下,颇为讶然!深思之,则有所感慨! 大凡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除了要为本身地、水、火、风四大协调,及面对生、老、病、死的威胁外,更要适应四时的季节变化,物换星移,地利、人和......种种外在生存竞争的变动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的内心煎熬!在这种种的影响下,人的心情确实不易平静。所以,如何在人世间把持住‘心’的如如不动,乃是吾等必须用功力行的。 佛说四十二章经‘垢净明存’章中‘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人心由于不能清净,而产生无明和烦恼,只要一念烦恼起,就障八万四千法门,而能造业;形成个人、社会,乃至世界的不安。要去心垢染,清净吾行,除了时时保有一颗欢喜向善的真心外,遇事,能不退缩,从容不迫,全力以赴,动静不乱,随缘自如,随喜布施且能返观自省,改过迁善,涤净其心;而‘知足常乐’尤其是打住无明烦恼的良剂,人就是不知足,乃有‘贪、嗔、痴’,一切妄见、妄情,使身、口、意,造出种种的业因而产生纷争。要‘知足常乐’,必须有‘戒、定、慧’的涵养工夫。而日常生活上,人只要认清自己,不为形役,不为物惑,就能减少欲望,知止而止;少生苦恼,则清净自在的心,自然悠游其中,生活就会愉悦而有趣! 平常,领悟情境时,总有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更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层次分别!于今思之,只不过在于‘心’之转境而已!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能转境,而不要被境所转,则随缘自若,喜悦自在其中! 人人心都清净,则此世界,就是极乐净土;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诚然! 6·事在人为 在医院加护病房里经常可以看到含泪的母亲守候著昏迷的儿女,翁壹琴八年前也是这样的被母亲从死神魔掌中接回来,然后她的母亲任劳任怨的背著她去做运动,放弃一切陪她住校念完大学。长期浸润在丰盈的母爱里,翁壹琴说,她在母亲面前能说的,只是一句:‘妈妈,谢谢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