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后,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祖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 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口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则意业清净,此即是意业修行。口念佛号,不说闲言。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几声佛。’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此即是口业修行。众生身业,都为意业所驱使。意业不起念,身业无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摄,则身业清净,此即是身业修行。如何说念佛不是修行之法?如上所举念佛能令三业清净,可为修行之明证矣。 或谓:‘一生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乃是欺骗愚夫愚妇之言。如果要离苦恼世界,得到安乐处所,必定要有很难得、很奇妙之法修之才是。今但念佛名,何得谓为真实修行?’此等说话,实在最足误人。奉劝大家,当加审察,不可听信。要知念佛法门,非是他人所说,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无问自说。佛为万德至尊,言无虚妄,岂有欺骗众生耶? 佛观众生,妄念纷纷,无由止息。故教人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为以念止念之法。犹如医师,以毒攻毒。又众生之心如水,本来清净,而起种种妄念。如以尘土灰沙,投于水中,清水竟然变成浊水。今欲澄浊就清,必假清水珠之功,方能有效。一句佛号如清水珠,众生乱心如浊水。云栖大师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纳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念佛正是教人成佛之法,岂是骗人乎? 众生每日二六时中,意识念念攀缘六尘境界,随尘取著,妄生贪求,造种种业。依业受报,轮转生死,长劫不休。意识有二部分:一分名独头意识,内缘独影境,此境即是前五尘,色、声、香、味、触之落卸影子,落在意地之中,为他所缘。一分名同时意识,同前眼、耳、鼻、舌、身五识,俱时而起,缘外五尘境界。如眼根见色尘时,眼识即起,意识与他同时而起,同缘色尘,吸取色尘境界,交与独头意识,计度分别,喻如摄影镜相似。眼根如是,乃至身根对触尘,身识起时,意识与他同时而起,同缘触尘,亦复如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