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大家都只说到表面而己,真正的痛苦在于我们的身体,身体才是痛苦的根本。” 有了身体,我们天天要为它沐浴妆扮、抹红戴绿;因为身体,我们才要辛苦奔波为它吃饭睡觉;由于身心的活动造作,我们也因此有了生死轮回。 佛经上有段关于身心活动的精彩记载,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出外托钵,看到路旁有一个修行人在鞭打一个尸体,弟子很纳闷,问对方说: “这具尸体和你有什么仇恨,你为什么要鞭打他?” “这具尸体是过去世的我,由于无明烦恼,它做了不少坏事,使我在无始生死中沉沦,因此要鞭打他。” 修行人回答着,转身却对另一具尸体礼拜,并散撒香花。佛陀的弟子很奇怪,又问道: “那么,这个尸体和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如此的恭敬他呢?” “这个尸体也是过去世的我,由于它一心向道,懂得修行,因此我才能够出生为人,并且出家做了修道的人。” 尸骨在此,人在何方?了知真我,不在皮囊。身体只是个囊袋,终有腐坏的一天,身心所造作的业力,将牵引我们去接受应有的果报,同样的身心活动,心念不正,行为乖戾,将使我们在痛苦深渊中浮沉;心念纯净,行为正直,就能远离恶途,趋向善道,由此可见身心活动状况的一致性。而心的力量尤其巨大,不仅维系色身的行、住、坐、卧等等活动状况,并且关系着一个人的苦乐哀荣,心力之大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幸福与否。 从前有个老太婆,由于她整天哭丧着脸,从来就不曾笑过,因此人们就称她为“哭婆”。有一天,有个老禅师路过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泪流满面,就问她说: “老婆婆,你为何天天哭泣呢?” “你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 老禅师一听,正起脸色细听她娓娓道来: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伞的青年,二女儿嫁给做面条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阳,我就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难过,害怕二女儿家的面条没有阳光曝晒,就没有生意了。所以,我无时无刻不伤心难过,不得不天天啼哭。” 原来为了这个原故,老禅师于是委婉地告诉她: “我教你一个快乐的方法,以后你看见太阳出来了,就想着二女儿家的面条有了日晒,生意兴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儿家的伞生意上门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过日子了。” 老太婆接受了老禅师的意见,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丧着脸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心念一转,海阔天空,人生何其快乐!心境一变,烦恼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脱的涅槃就在眼前了。 有一个失明的女子,生得十分美丽。男子对她都是一见倾心,再见钟情。可是她认为自己是个残废的人而心生自卑,不敢接受男子对她的情爱好感。直到有一名男子对她百般追求,起初她还是心领而已,不敢与他来往,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这个女孩终于受到感动而答应嫁给他。这个男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情不自禁地拿起一面镜子对着女子说: “你好漂亮喔!我真是喜欢你。” 女子一听男孩如此赞美自己,仿佛晴天霹雳,伤心不已。心想:“你这个薄情汉,明明知道我双目失明,却故意拿镜子给我照,分明耻笑我是个瞎子。”她一气之下,一口回绝了这门婚事,并且大声喝道: “你走!走得远远的。” 这男孩子扔掉了镜子,不断地解释说: “你在我心目中本来就是个完美的女子,我从来就不觉得你是个瞎子啊!” 盲眼的女子终于被男孩这分挚情诚意所感动,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感情说: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是瞎子,只有你不把我当作是残废的人。你才是真正认识我、爱护我的人啊!” 有情人终于成了美眷。由此可见心念有多大的力量!一个心念可以促成一对的佳偶,假使这个女子情到深处还不免自卑心的作祟,不能根除心上的魔障,就算有地久天长的山盟海誓也是惘然。所以,心的活动虽然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仍然是一念之间的瞬息变化而已。有人一转念便能改邪归正,增品向上。有的人却始终徘徊在死胡同里不得脱身,就是这个缘故。我们明白了身心活动的情况之后,更要进一步去了解身心净化的方法,唯有清净的身心才能证悟自性,得到究竟的快乐。 二.身心净化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在种种的活动之中,难免产生种种的烦恼病患。佛经上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就已说明了要消除业障,就必须根治我们身心的污垢,而医治的方法,就是净化。 平时我们的衣服穿脏了,要洗净才能再穿。我们每日沐浴洗澡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洗涤身上的垢物。因此,在先天上,我们早就具备“清洁”的知能,知道转净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天赋都是与生俱有的。但是并非人人对“净化”的功夫都有相当的了解,例如有人洗起衣物便能洁白如新,有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洗不清藏污纳垢的死角,这是由于对人生的明朗度不够,不能照见本来面目的缘故。 佛教谈到身心净化的方法,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念佛、看经、作福等都是好方法,其中以“念佛”最为方便实在,也是最为直接的途径。谈到净化身心,以般若智慧来照破无明烦恼固然是可行之法,用慈悲心可以净化身心,发愿心也可以净化身心,乃至修行苦练都可以达到身心净化的目的。而在种种的修持法门中,却以“念佛”最为简易捷便,而且三根普被人人可行。 “念佛”一般说来就是念“阿弥陀佛”。一早起来,心如朗朗晴空一尘不染,逢人一声阿弥陀佛,正是象征“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积极精神。有客人来访,为了表示欢迎,也念一声阿弥陀佛,无形中给对方“宾至如归”的亲切。客人要告辞了,一声阿弥陀佛,代表道别和离情;有人馈赠厚礼,不知道用什么话来感激对方,一声阿弥陀佛,表达了无限谢意。看见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前去扶助也称念一声阿弥陀佛,表示真诚的关怀,真是功德无量。 这声阿弥陀佛可以代表诸多的感激、招呼、爱护等意思。不过阿弥陀佛并非事到临头才挂在口上,而是平时养成习惯,随机称念。常有念佛的习惯,久而久之,自然就能默化潜移了。“临时抱佛脚”,不但于事无补,根本就已蔑视阿弥陀佛的至高崇圣和念佛的本来道理。例如时下一般莘莘学子受困于升学压力,平时贪玩把书本束之高阁,直到考试临头了才猛啃书,求佛菩萨保佑,结果不但成绩未尽理想,身心也同时萎靡不振了。这就是“临时抱佛脚”徒劳无功的道理。如果能把读书列为日常生活的一环,正如平时的行住坐卧一样的生活化,自然就能安全进入轨道,顺利完成求学过程。而念佛也同此道理,一定要平时称念,把念佛生活化、习惯化、平实化。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