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也有不少和花相关的事例。《撰集百缘经》记载,有位卖花人有一次将花送到波斯匿王的王宫之后,自己留了一朵想拿到市场卖。路上遇见一位外道要跟他买这朵花,外道才掏出钱,须达长者也出现在他面前,抢著买这朵花,于是两人竞标出价到百千两金子,仍不罢休。卖花人觉得很疑惑,问他们为何要买花。外道说:「为了供养那罗延天,以求福佑。」须达长者说:「为了供养众人敬仰、三界之尊的佛陀。」卖花人一听,便说:「花不卖了,我要自己去供养佛陀!」这位卖花人因花而能见佛供佛,并发愿以此散花的善根功德,来世能为盲冥众生作眼目。 佛陀制定比丘不应著花鬘璎珞,不过,花在僧人的修行生活中也占有不少份量。须菩提尊者有次在岩中禅坐,正入空三昧时,从天上降下雨花。须菩提问道:「空中雨花赞歎,是什么人?」天人说:「我是天帝释。」尊者说:「你为何赞歎?」天人回答:「我敬重尊者善说般若波罗蜜多。」尊者说:「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你为何赞歎?」天帝释说:「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 这里即是用花来表示对僧人修行境界的赞歎。 《维摩经·观众生品》也记载,有一次维摩居士说法,天女「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在场的小乘弟子们费了九牛二虎的神力,仍不能挥去身上的花。天女于是藉机告诉他们,花本身无如法或不如法,花的有著不著,有坠不坠,都是他们自己的妄心分别所致。在这个故事中,以花来象征修行者生命觉悟的层次。 《碧岩录》第三十六则叙述长沙景岑禅师与首座的机缘对话: 长沙一日游山,归至门首,首座问:「和尚什么处去来?」沙云:「游山来。」首座云:「到什么处来?」沙云:「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云:「大似春意。」沙云:「也胜秋露滴芙蕖。」 此公案中,藉游山之态度来隐喻生活态度。随芳草以去,显示天地的自然悠哉,无丝毫计较;逐落花而回,显示住于无所住处,去来任运。又首座以「大似春意」一语,认为景岑只是追随春意而已;景岑答以「也胜秋露滴芙蕖」,则说自己已超越秋露滴芙蕖之枯淡,而领受洋溢春风。 无论是欣赏、供奉、祈福、赞颂或当作说法悟道的因缘,花和人们的生活可说是息息相关。拿破仑曾说:「不生花的地方,人类无法生活。」花本身具有真善美的特性,不管我们在意与否,它总是如如自在地为人间带来色彩和香味,更引发许多人对生命的体悟及开启心田的智能。 五、花与喻 花既然是大自然送给人类最丰富、最美丽的礼物,人类也凭智能将其淋漓尽致、尽情地运用。凡人物情境、言行举止,乃至交际往来、待人处事、赞誉诋毁等等,都能以花为喻作贴切的形容。 如比喻朋友交情的契合为「金兰之交」;比喻优秀子弟为「芝兰玉树」;说明一个人只要诚信,自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用不著多说话为「桃李不言」;比喻在困境中忽逢生机是「柳暗花明」、「枯树生花」;水性柔而随处流动,杨花轻而到处飘浮,人们就以「水性杨花」形容荡妇没有贞节;形容文人才思横溢为「梦笔生花」;说话华而不实为「花言巧语」;事物短暂或不常见为「昙花一现」……。 另外,宋朝曾端伯以十种花比喻十种朋友; 兰花-芳友梅花-清友 瑞香-殊友莲花-净友 桃花-禅友蜡梅-奇友 菊花-佳友桂花-仙友 海棠-名友荼蘼-韵友 同是宋朝人的张敏叔,也以十二种花来形容客人: 牡丹-赏客梅花-清客 菊花-寿客瑞香-佳客 丁香-素客兰花-幽客 莲花-静客荼蘼-雅客 桂花-仙客蔷薇-野客 茉莉-远客芍药-近客 以花喻人,颇富情趣。佛教也常以花来比喻种种妙法,如以花譬喻实相之妙理为「实相花」;以花比喻本心之清净称「心华」,所以经中以「心华开敷」表示豁然大悟之意;以莲花比喻佛的正觉叫「正觉花」;智能开解,如花盛开,故称「觉华」;以空中见幻化之华的「空华」,比喻因妄见而起错觉,以无为有。其它还有法性华、圣人华、法乐华、金刚华、缘观中道华、三十七品华、妙觉华……。 佛陀所说的教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譬喻」就是其中一种。有些教义繁重庞杂、艰深难懂,如果以譬喻来说明宣扬,比较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在各种譬喻中,花所占的比例相当多,其中莲花因具柔润、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在诸经论中常以之为喻。如以青白莲花比喻佛陀出世之殊胜: 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著世间法。(《中阿含经》卷二十三) 以莲花来形容佛陀三十二种相好,如: 如来世尊面貌容色,犹如初日开敷莲花,端严显耀,微笑熙怡。(《大宝积经》卷一○八) 目如广大青莲花叶,眉间毫相如秋满月。(《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一) 舌相广长极柔软,譬如红莲出水中。(《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 世尊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花。(《华严随疏演义钞》卷四十九) 以莲花比喻佛法的清净难得,如: 贤王菩萨……在于大众若如师子,不倚俗法;犹如莲花不著尘水,无所憎爱心。(《大宝积经》卷十四) 然诸菩萨于诸世法,不为爱恚所涂染故,如红莲花。(《瑜伽师地论》卷八十) 譬如陆地不生莲花,菩萨如是不从无为出生佛法。譬如淤泥之水,生杂莲花,菩萨如是从邪众生结缚之中,乃生佛法。(《摩诃衍宝严经》) 以莲花比喻人身难得、本性清净: 诸佛出兴难,说法亦复然,人身不可获,亦如优昙花。(《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沾污。(《文殊师利净律经》) 《妙法莲华经》里阐述本迹二门,也是以「为莲故华(华生必有莲)」、「华开莲现」、「华落莲成」为喻,来宣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教义。 《摄大乘论释》里,有以大莲华王来譬喻大乘所显的法界真如。莲花虽然生在泥水之中,不为泥水所污,譬如法界真如虽在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污染;莲花自性开花,譬如法界真如自性自然开花,众生若能体证就能觉悟;莲花为群蜂所采,好比法界真如为众圣所用。书中又以莲花之香、净、柔软、可爱,来譬喻法界真如「常乐我净」的四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