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与生活之一(5)

两个人因此争执起来,一个要开,一个要关,吵得不可收拾。 再举个例子,甲从外面进门,刚坐下,一阵风吹来,门‘碰’一声关上了。 乙坐在里边看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弄得烦恼了,骂道:‘进来也不会随手关门吗?

两个人因此争执起来,一个要开,一个要关,吵得不可收拾。

再举个例子,甲从外面进门,刚坐下,一阵风吹来,门‘碰’一声关上了。

乙坐在里边看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弄得烦恼了,骂道:‘进来也不会随手关门吗?’

甲一听,反驳道:‘门本来就没关,你怪什么的?我怎么知道会刮风呢?’

‘……’乙不服气,两个人终于冲突起来。

让我们检讨一下上面两个例子。如果张三和李四都能稍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相信两个人绝不会起争执的,譬如:张三得知李四感冒,赶快对不起,把电扇往旁边挪一挪不就没事了吗?

甲乙两个人的争执,如果在乙发怒时,甲适时地道一声‘对不起’,又有什么争执可起呢?

每个人先承认自己是坏人,凡事都是自己的错,勇于认错,勤于忏悔,则无明烦恼亦无从生起,人我相处,自能和谐,生活即可获得幸福快乐。

(三)从接受的人间说到报恩的人间

社会上一般的人,处处都在为争取自己的利益着想,只想获得,不能施予。有一则寓言说:

阎罗王对着两个小鬼说:‘让你们到人间投胎做人,一个一生布施东西给别人,一个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愿意投胎做什么样的人?’

小鬼甲听说,赶快跪下来说道:‘阎王老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处得到东西的人。’

小鬼乙默默无言,听候阎罗王的安排。

阎罗王抚尺一振,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可以处处向人乞讨东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

两个小鬼愕住了半天,无言以对。

一般人往往凡事都以自己为前提,只想接受,不想付出,当然,更遑论报恩了。

我们学佛的人,要学习佛佗的慈悲,要以大众的安乐为安乐,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对于宇宙世间,要能知足、感恩,要有‘我能给别人什么’的胸怀;不能自私贪求,只想‘别人能给我什么’。因为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宽大;施者所获得的快乐,比受者更丰富。唯有分享快乐给人,唯有懂得报恩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既然如此,我们要感恩什么呢?佛教说:‘报四重恩’,一、感念佛陀摄受我以正法之恩。二、感念父母生养抚育我之恩。三、感念师长启我懵懂,导我入真理之恩。四、感念施主供养滋润我色身之恩。

除上述以外,我们要感念众生自旷劫以来供我所需之恩;感念宇宙自然界的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空气供我呼吸,雨水供我洗涤,花草树木供我赏悦等等,一个人应该时时自忖:自己何功何德,而能生存于宇宙世间,接受种种供给,不虞匮乏?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抱持感恩的胸怀,感念世间种种的给予。如果,我们能时时以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即使只是树上小鸟的轻唱,路旁花朵的芬芳,也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古来的大德,他们都知道从感恩中去体证佛法,如印光大师二十一岁出家,在一个寺院里挂单当水头,每天烧热水供应全寺大众,柴火没有了,还要亲自上山砍伐。如果现在的人,一定会怨恨寺院的住持和执事太残忍了,分给我如此粗重的工作。但是印光大师却非常感谢地说:‘啊!你们对我太好了,你们给我的恩德实在是太大了。你们准许我挂单,并且给我学习的机会,我要感恩图报,把热水烧得更好!

印光大师带着感恩的心情,虽然做的是粗重的工作,却也能够逍遥自如。过去的人都是‘滴水之恩,涌泉以报’,如韩信接受漂母一饭,后以千金相报。可是,现代的人,你对他施以九十九分的恩惠,只有一分不如意,他就会永远记恨你。人与人的相处,若能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情,则仇恨、嫉妒便会消失于无形,是非烦恼自然匿迹于无影,生活的人间自可获得和谐美满。

佛教常被人误解为太玄妙、太深奥、太迷信,似乎和人间生活脱离关系,其实,若真了解佛教,体悟佛教,他会觉得生活与佛教有着深刻不可分离的关系。今天,我从生活的空间、生活的时间、生活的人间来阐明佛教与生活的关系,希望诸位能够有所体悟,把生活和佛教紧紧连接在一起,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获得佛法的滋润,生活一定能够幸福快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