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2(2)

(三)节俭是事业之基 无论你将来发展什么事业,要办图书馆、托儿所、育幼院、或建讲堂弘法利生,你必需由基础做好,那就是从今天起开始节俭,唯有节俭的人,才能使时间长久,才能使情感丰富,才能使物品增加,才能使

(三)节俭是事业之基

无论你将来发展什么事业,要办图书馆、托儿所、育幼院、或建讲堂弘法利生,你必需由基础做好,那就是从今天起开始节俭,唯有节俭的人,才能使时间长久,才能使情感丰富,才能使物品增加,才能使金钱富足;我们从现在起将已拥有的时间、感情、物品、金钱节俭下来,才是青年的将来成功立业之道。

三.从物欲中有力自制

从世间物欲的诱惑当中,我们要有力量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一个人伟大与否,倒不是看他的钱财多少,地位大小,而是看他有没有自制的力量。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君子能自制而小人不能自制;快乐与烦恼从那里分别?快乐幸福的人生是由于能自制,烦恼痛苦的人生是由于不能自制。

佛教为什么要讲布施?就是要我们对于金钱物品不要贪着;为什么要讲持戒?也是要我们在生活里面要有自制的力量;为什么要我们忍辱?就是在人事上我们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当然,现在的青年,血气方刚,一切行动往往凭着一时的血气冲动,这样的人并不是勇者,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能自制的人,能自己要求自己的人。

我们看唐朝玄奘大师的传记:‘言无名利,行绝虚浮。’玄奘大师说出来的话,没有一句为了名或为了利;他的行为绝没有一点轻浮暴躁的样子。我过去曾经认识一位法师,他一见到人,就说:‘啊!那位张先生很有钱。’‘呀!好久不见了,在那里发财?’‘喔!那个人有地位啊!’他始终把金钱名利看得那么重,说出来的话,都是钱呀!名呀!利呀!不客气说,我那个时候就对他不屑一顾,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视名利如浮云,是没有资格做出家人的。

玄奘大师,难道不知道世间的名利重要吗?他有自我克制的力量,到了名位之前,他更加的虚心,更加的谨慎。但他并不因此而没有‘名’,唐太宗每次要驾幸各地,第一个邀请的就是玄奘大师,他的生活都是国家供养的,朝中文武大臣谁不恭敬他?不过他在这种名利之前,也并不是绝对的拒绝,有名利没有关系,但是在名利丛中,他知道自我约束。

我们要培养自制的力量,我们的生活才能快乐,我们有了自制,今后面临任何诱惑,才有力量对付;关于‘自制’,我也为它下了三个定义:

(一)自制是人类的本能

虽然追求欲望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但是节制欲望也是我们的本能。有的人说:社会讲究纵欲,佛教提倡节欲,难免贻曲高和寡之讥;但是,佛教所提倡的节欲,并不是绝对的禁欲;因为欲望是本能的,而我们另外有一种本能的节制力量,来对治欲望,使他平衡。如果你节制的力量小,物欲的力量强,不能自我克制,那么你就是人间道德的失败者,如果你要在道德人格中完成自己,你必需把自制的本能发挥出来。

(二)自制是君子的要务

自古的圣贤君子,没有一个不克己利人,佛教中所以有那么多戒律,也就是要我们知道自制的方法,具有自制的力量。

(三)自制是修行的条件

大家都知道,佛陀在即将成道之前,曾经遭受到恶魔波旬及数以万计的天魔来扰乱,但是佛陀完全不为所动,终于能证得无上菩提。佛陀所以能不受天魔所扰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具有强大的定力与自制力的缘故。因此,我们从事修行学道的人,也必需要学习佛陀,培养一种自我克制的力量,能够自制的人,才是修行可能成功人。

四.从谦卑中长养自尊

我们人要有自尊自重的心,但是自尊自重,并不是傲慢与贡高,我们的自尊自重要从谦卑中去陶冶。古人说:江海所以能成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居卑处下,不拒多少。

与人相处,最得众望的人,就是懂得谦卑的人。我们做为一个佛教徒,所从事的是教义的传播,不但要有自尊自信的意念,而且更须要培养谦卑的美德。

过去的出家人,‘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能够上与君王同坐,那是因为他具有尊贵的德行,得到君王的爱戴;肯与低贱的乞丐并行,那是因为他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虽然是乞丐,人格并没有欠缺,所以能够本着谦卑的态度去纳受他们;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是谦卑的,唯有不成熟的人,才会趾高气昂,贡高我慢。

谦虚不是要我们畏怯退缩,不是要我们卑劣懦弱,也不是要我们对一切事情推诿而不负责任,谦卑更不是要我们自暴自弃。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一个自暴的人,不可和他讲话;一个自弃的人,不可与他共事,儒家说培养浩然之气,主要在从谦卑中养成自尊,佛法也是一样。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比丘是以乞食为生的,为什么要比丘像乞丐一样挨户乞食呢?为的是要出家人在与众生接近之中,以培养谦卑的美德。平常我们至诚礼佛,把尊贵的头匍伏在地上,以双手接近佛陀的脚,就是要我们袪除我慢贡高,养成谦卑的习性。

为什么我们要谦卑?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为什么要自尊?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懦怯的。

西方有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如果骄傲,即使是身为天使,也会沦为魔鬼;如果谦卑,虽是凡人,也会成为圣贤。’所以我常说成熟的稻穗一定要低垂下来,‘宇宙有四尺五寸高’,我们六尺之躯的人,要生存在宇宙中,大家都必须要低一低头。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上,我们要学习常不轻菩萨的德行,过那低头而向前的人生。

关于自尊,我也为它下了三个定义:

(一)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自信心要建立在自尊的上面,没有自尊,那有自信呢?有了自尊才能培养自信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自尊,‘三旬九遇食,十载着一冠’,他对自己的人格有无比的自信。佛教里多少古德们深山苦修,甚至三餐无以为继,但他们不肯放弃僧侣的尊严,随俗浮沉,他们对自己能体解大道有无限的信心。因为有信心,最后终有所成,所以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二)自尊是节操的根本

社会人士有社会人士的节操,佛教徒也有佛教徒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不管什么人,他的节操必须建立在自尊的上面,唯有自尊的人才会尊敬人,自尊的人才不会冒犯人,自尊,是人类高贵的节操。隋朝的道悦禅师,居住在荆州的时候,正遇到朱粲造反,朱粲强搜寺中道粮后,命令禅师引路出城,如果不从,即欲杀害,禅师坐于地上说:‘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这种从自尊而产生的节操,虽是盗贼,也不得不肃然起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