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一法师:心经讲记(2)

不住相布施,一供一切供,无住心犹如虚空,功德亦犹如虚空。 金刚经 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

不住相布施,一供一切供,无住心犹如虚空,功德亦犹如虚空。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菩萨觉住无住,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心的生相又如何?若觉生则无生,无生又是什么?无生就是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生,十地菩萨还有二分无明生,初地菩萨有十分无明生,佛见心的生相,觉生则无生,见无生心,观一切法无生,证得无生法忍:烦恼是生法,烦恼不生便是菩提,业障不生就是解脱,生死不生是涅槃,众生无生是为诸佛,所以众生成佛很容易,只要能够觉生无生便是佛,因此,佛称为大圆满觉。

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称为明心——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异、觉灭亦无减,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唯佛究竟,凡夫迷而不觉。

修行就是想明心,但心不易明,达摩祖师有一首偈云:

‘心心心,难可寻,即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心心心就是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既不可得又如何寻?有可得方可寻,例如虚空不可得又怎可以捉摸,三心不可得故谓难可寻。‘宽时遍法界’,宽即大也,宽时周遍法界,‘窄也不容针’,窄时一口针也容不下,后两句是指心的相貌。

又云: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达摩祖师云:‘我只求心,不求佛。’东方有恒河沙数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有恒河沙数佛,你求那一尊佛,故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三界是唯心所造,明心时三界便空,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三界唯心,不是心外有三界,我们住在这三界之内,完全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故祖师云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想成佛,便要明心,佛是心造,不是佛作佛,是心作佛,所以净土经云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达摩祖师教我们明心,即心是佛。

又一首几偈曰: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首两句的意思是:我们若想求小时,这个心一早已把持了你自己。昔日须达多长者建祗桓精舍,舍利弗与他一起拉地基线,舍利弗忽然笑起来,长者问他何故而笑,舍利弗说:‘祗桓精舍还未建造,现在只是拉地线,但你六欲天的果报已现了出来。’长者说:‘我只希望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菩萨。’说完这句话,六欲天中五层天都隐没,只有兜率陀天现在眼前,是谓‘心自持’。

持即把持之意,祗桓精舍虽未建造,只动一念头,天的福报便现出来,我们还未求心,已被心把持了自己。

‘求心不得待心知’,心很灵敏,求七时不可以被心知道,虽然心是自己的心,称为菩提心,又称为本心,但无始劫以来我们迷了这个本心,若想寻回这个本心,不能够起心动念去求,一起心动念,被心知道便求不到,古人修行都是无心悟道,那一个是有心去悟道,个个都是无心道人,无心悟道,若有心,道不会现在眼前,所谓无心合道。

‘佛性不从心外得’,不是心外有佛性,所谓水清月现,心清佛现。‘心生便是罪生时’,心生起时,不但佛性见不到,罪已经现在眼前,所以学佛的人要小心,心生便是罪生时,起心即差,动念即歪,起心动念都有罪,有罪还见到佛性吗?有罪便要受果报。

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个是什么心,这是菩提心、涅槃心、真如心、佛心、又是常住真心,各位可能还未明白,现在显浅的解释一下:

所谓明心,就是明白烦恼未生以前的那个心,烦恼是后来有,有无明便有烦恼,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始劫以来的烦恼迷了心,烦恼本来无,本来无烦恼的心是如何?我们要明白。若烦恼本来有,无一人可以成佛,因烦恼本来无,我们就有机会成佛,只要悟到烦恼本来无,便明白到无烦恼的清净心,直修至成佛。

本来无烦恼的心是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烦恼,有烦恼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生死,生死是后来有,生死未生以前本来是无生死,无生死的本来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涅槃心、真如心、佛心,我们以这个无生死的涅乐心修行,直至成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