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见性如何见? 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离见无性,离性无见,见即是性,性即是见,见性不二。 凡夫把见性当作二,离见欲觅性,如是穷劫,终不得见性。当下见就是性,离见找性 ,是昧了自性而找性,累苦了自己,于无量劫枉受轮回(梵语samsara)。 若欲觅性,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一切时中,自性如如,无动无静,二六时中大放光明,普照大千。 121.见佛的条件如何? 是的。要见佛必须要有见佛的条件。有些佛弟子很急切想见佛,但是始终见不了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没有通达见佛的条件,现在引用佛法告诉我们见佛的要领,让我们共同朝此目标而修证。 一、净化业障:业障(梵语karmavarana)重是无法见佛清净法身的,如水污浊不见底,如乌云不见日月,业障深重,障蔽自性,笼罩自性,自性黑暗,纵得佛现前,亦不得见;若能恳切求哀忏悔业障,业障必得消落,再加上精进念佛,使妄识统一,达到能念所念不二,顿时之间,光明自性彰显,在这时候,何愁不见佛?不见亦得见哩! 二、以无相、无念、无住念佛:这种境界念佛就相当高深,这种念佛法是见性念佛,已经远离相待法,无有对立,以性念佛,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是名无相、无念、无住念佛。到这种境界,分分秒秒与佛同在,闭眼张眼都见佛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即佛、佛即心,心佛不二。 一般念佛的行者,喜欢以有所求之心念佛,这当下就染污了自性,见佛就困难了,如同配一支红色的眼镜而看虚空,虚空就呈现红色的虚空,若配戴绿色眼镜看虚空,虚空即呈现绿色虚空,虚空本来无颜色,因为你配戴有色眼镜的原因,所以虚空才呈现种种颜色,如果你一直不把眼镜拿掉,永远戴著有色眼镜,这么一来,你始终无法看到虚空的真面目哩! 同样的理由,佛的法身是清净无染的。不是相对待的,更不是红黄黑白蓝紫等颜色所能见的,佛的法身无色无形无相,一尘不染,犹如虚空;念佛之人,若以有所求之心而念佛,心地当下已经染污有色了 ,有色之心如何来感应无色之心呢?佛心是无色无形无相的,念佛之人,以有形有相有色之心欲见佛,如是累生累劫,始终不得见佛,如同戴有色眼镜,无法正见虚空真面目一般。 见佛有见佛的条件,凡是皆有因果(梵语hetu-phala),果由因来,因能成果,见佛有见佛之因,因是成就见佛的条件。 122.大圣佛陀为弟子广“空”的道理,其意义何在? 空(梵语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空义,如来说空的道理,是要令众生破迷启悟,是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深义:一、世间诸法本来空性:一切诸法空无自性,不管有佛无佛来人间,一切万法当体本空,诸法空性是一切法之性,一切法之性即空性;有佛来人间,诸法是空性,无佛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 。诸法空性不是佛的创造才有,因此,大圣佛陀苦口婆心一再殷勤告诉我们,世间诸法空性的存在,是必然如此,法尔如是,原来如此 ,法非佛作,亦非余人作。 大般若经云:“一切法一性非二,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切执著。” 二、如来说空义,是要破除众生虚妄执著:众生有执著的病,对一切世间诸法样样执著,样样执著样样病,因病故有生死轮回,大圣佛陀慈悲众生,广说诸法空性之道,普令众生了知诸法本空,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是名空义。知空当下去除对诸法之执著,一旦对世间诸法不执著,菩提自性则无束无缚,无惑无动,光明自在,解脱自得。” 大般若经云:“佛、菩萨、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七道品、六道、十八界、六度、十二因缘(梵语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四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生死涅槃、烦恼菩提、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如是一切名,皆是假立,为表诸义,施设诸名,故一切名皆非实有,愚夫异生,于中妄执,菩萨方便善巧,教令远离,勿执著一切施设假名,名无实际,自性皆空故。” 123.修行者为什么特别重视“心地功夫”,原因何在? 佛法以心为宗,成圣成凡不离心,上升或堕落不离心,六度万行不离心,三十七道品(梵语bodhi-paksika)不离心,作佛作魔不离心,一切因 果法不离心,生死涅槃不离心,三藏(梵语trini pitakani)十二部经教(梵语dvadasanga-buddha-vacana)不离心。 正信佛门弟子,对心地下功夫是肯定的,是不容怀疑的,因为离心地而修证,欲得佛道,终无是处。 离心地而修行是外道行,穷劫勤修,无法得道,何以故?道即是汝心,汝心即是道,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124.小乘戒何种因缘失戒体? 小乘戒失戒体的原因有五种,何等为五呢?如下所述: 1.命终2.二形(男女根变性)3.断善根4.作法(比丘、俗人皆可)5.犯重(犯四根本戒) 125.大乘菩萨戒何种因缘失戒体? 大乘菩萨戒失去戒体的原因有两种,何等为二? 1.犯重戒2.故意舍弃菩提心。 126.何谓天人“五种衰相”? 天人的寿命与福报若尽,必当命终,命终会现出来的五种衰相,分别叙述如下: 1.头上花萎:就是头上所带的花冠渐渐枯萎。 2.衣裳垢腻:就是无缝的天衣生出污垢来。 3.身体臭秽:就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很多臭的气味来。 4.腋下汗出:就是两腋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 5.不乐本座:就是以上种种不好的衰相出现之后,天人便对自己的本宝座,生出不乐的感受,天女眷属也厌离他们而走开。 127.见性后的生活如何? 见性后的人也是人,未见性之人也是人,同样是人,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在精神的领域与物质的感触,是截然的两回事,假使要问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毕竟见性之人,已超越俗念之妄识,精神豁然解脱(梵语vimoksa),自性清净,无染无杂;不受精神界所支配,自由自在故;虽处五欲六尘,却不沾五欲六尘,如莲花出于污泥而染,自在自得,不受物质界所束缚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